外國人複雜的長名字也許對於學習經濟學的每一位來說都是件頭痛的事情,但有一位經濟學家,他的名字值得被很多人記住,他就是一個對發展中國家無偏見的學者——威廉?阿瑟?劉易斯(William Arthur Lewis)。他對中國的經濟發展也提出很多建設性指導。
劉易斯是研究發展中國家經濟問題的領導者和先驅。劉易斯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就開始了對發展中國家貧困及經濟發展速度緩慢的內在原因的研究,他所提出的著名的“二元經濟”模型理論為他贏得了極大的聲譽,並引起了廣泛的科學辯論,由此形成了對劉易斯原來研究基礎的一係列發展和補充。該模型亦被運用於實際以驗證其應用性。有趣的是,劉易斯的簡單模型分析不隻表明了發展中國家貧困的根本原因,也有助於對第三世界各國的曆史和統計發展模式做多方麵的透視。
劉易斯於1915年1月23日出生在原英屬西印度群島聖盧西亞島(現為聖盧西亞共和國)一個黑人移民的家庭。
1932年,劉易斯到英國倫敦經濟學院學習經濟學,1937年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40年獲經濟學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直至1948年。這是劉易斯學術生涯的第一時期,主要研究一般經濟學問題,涉及工業組織及一般經濟學問題。這一時期的研究為他以後對經濟發展問題的探討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劉易斯的黑人身份使他受到過種種不公正的待遇,所以他具有反帝國主義的思想,關心與同情貧窮國家的人民。在政治上,他傾向於對英國殖民政策持批評態度的費邊社和工黨。劉易斯從來就不是一個推崇自由放任政策的經濟學家,他的《經濟計劃原理》是為費邊社撰寫,以解決混合經濟的問題的。這種態度影響了他一生的研究與工作。
1946年,倫敦經濟學院為來自各殖民地的社會工作者開了為期一年的特別課程,劉易斯應邀講授基本經濟學。但他實際講授的是經濟政策。他記得,有一位學生在課堂上痛斥英國派駐該國總督的某些政策,劉易斯打斷了他,並且說:“假如你是貴國的部長,你會怎麼做?你的國家將會在10年內獨立,那時你可能擔任部長或部門主管。數落英國政府的各項罪狀,並沒有任何禆益,你需要自己有一套積極的方案。你在倫敦經濟學院的這一年,就是讓你有機會學習如何麵對各種棘手的問題。”劉易斯對時間的預估稍嫌太早,這位學生的國家經過17年而非10年才宣告獨立——除此之外他都相當正確,該名學生後來真的成為部長。
在理論方麵,劉易斯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1954年發表於《曼徹斯特學報》的《勞動無限供給條件下的經濟發展》。這篇文章提出了用以解釋發展中國家經濟問題的兩個著名模式,這兩個模式在經濟學界引起廣泛爭論,也是他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主要原因。1955年他出版了《經濟增長理論》一書,對經濟發展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分析,至今仍被認為是“第一部簡明扼要地論述了經濟發展問題的巨著”。劉易斯還寫了許多總結各國經濟發展中經驗與教訓的著作與論文。
1957~1973年間,劉易斯曾有9年的時間離開研究工作,任職於行政部門,包括紐約聯合國總部、加納總理恩克魯馬博士的經濟顧問、西印度群島大學副校長、加勒比海開發銀行總裁。這些工作的磨煉,讓劉易斯學得諸多行政管理的經驗,但在經濟發展理論相關事情上則收獲有限。當時劉易斯致力於建立一些高素質的組織,希望他的高標準不但能產生豐碩的成果,也可以鼓舞其他的機構起而效法。
1986年,劉易斯從普林斯頓大學退休,住在巴巴多斯島上,住所就在西印度大學附近。在這裏他繼續從事經濟發展問題的研究,並為各國提供發展指導。1991年,劉易斯在他的住所去世。
劉易斯一生出版了12本專著,撰寫了10餘篇政府發展報告和70餘篇論文。盡管對他的許多觀點經濟學家頗多爭論,但他作為發展經濟學開拓者的地位是無可爭議的。他在發展經濟學理論與實際工作方麵的貢獻受到讚揚。1979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他,正是對他一生工作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