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想起朱麗那猙獰的麵容,指著楊華罵“你沒資格跟我說話”的囂張樣子,周玉就恨不得甩她幾耳光,要不是楊華介紹她進入教育行業,她也不過是泥腿子一個。

楊華看周玉欲言又止的表情,道:“你跟朱麗平時關係挺好的呀。”

周玉哼了聲,道:“知人知麵不知心,少管別人的閑事,教書育人,師德人品才是最重要的,朱麗不適合。”

這輩子,就要斷了她朱麗的鐵飯碗,看她日後還有什麼可囂張的。

楊華還要說自己的意見,周玉道:“你最好不要推薦,她人品不好,又跟你沾親帶故,可不要讓姓陶的跟姓範的抓住你的把柄,把你轟出來。”

楊華似是聽進去了,默不作聲,村委會這芝麻大小的地,也有波瀾不驚的暗鬥。

次日,楊華把三百斤玉米拉到大隊酒坊。酒坊是公用的,需要釀酒的人家都要提前排隊,一個星期換一家。

酒坊的灶麵一米多高,灶上架著直徑兩米的大鐵鍋,鐵鍋上空焊上4根拇指粗細的鋼筋,一口一米多高,直徑兩米的木蒸籠嚴絲合縫的架在鍋上。

上一家已經將鍋麵,蒸籠都清洗過了,用一米高的梯子搭在蒸籠上,將蒸籠墊放到鍋麵的鋼架上,來回壓實,防止玉米粒掉到下麵的鍋裏糊鍋。

從灶上下來,給灶堂生上火,然後打開灶麵連接鐵鍋的注水通道,一桶一桶的往裏麵加水,直到注水通道齊平。

一切準備就緒,就往蒸籠裏倒玉米,玉米裝進去,蓋上木蓋子,就得一直有人在旁邊看著火候,火弱了得添火,火太旺,得撤火,鍋裏的水低於注水通道,就得加水,不然鍋就要糊。

蒸到玉米軟爛就可以出鍋,一般都要兩天時間。

剛收上來的新玉米最好蒸,水分重,容易熟,但是酒水不純正,老玉米幹燥,不容易蒸熟,酒水的純正度更高。

等玉米蒸軟爛了,撤火將玉米從蒸籠裏舀出來放到溫涼,再以一比五的比例的放入酒曲拌均勻。

再裝入密封的壇子裏發酵兩天,壇子裏的發酵溫度燙手了,就可以上鍋出酒了。

周玉帶著孩子給楊華送了飯,出了酒坊正遇上要去者村趕集的大頭。

大頭跟楊華也算是鐵哥們,後來成了村裏數一數二的有錢人,也沒有看不起楊華。

周玉看他趕著馬車,急忙道:“大哥,我有點東西要帶過去給者村的姐姐,正好你趕著車,帶我一程。”

大頭爽快道:“小事,走嘛。”

去者村要經過周玉家,周玉順道把朱玉芝送來的一背簍髒衣服抬到馬車上。背上小海,帶著小丹一起去者村。

大頭邊趕馬車,邊問:“你這衣服要送人?”

周玉道:“我大姑姐托人帶話來,叫我把楊波外公的衣服給他送過去,她要比著做幾套新的。”

大頭抖了抖韁繩,催促馬兒快走,道:“你這大姑姐可不是省油的燈,你要當心點。”

周玉嗯了聲,不用他提醒,自己也知道這個撹屎棍的厲害。

一路搖搖晃晃到者村,大頭將馬車停在路邊,周玉跳下車,將小丹抱下來,大頭把背簍抬下來,道:“要不要我等你們。”

周玉拒絕道:“不了,大哥,你去忙你的,我進去可能一時半會出不來。”

“那行,我要去買點種子,等會要等著你們回去嗎?”

周玉搖搖頭,道:“怕遇不著,你買好了就先回去,我們娘仨再找別的車,不用等著我們耽誤時間。”

大頭聽她再三拒絕,也不勉強,囑咐幾句注意安全便趕著車去忙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