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舒強和金山公司進行談判的時候,科研2所的向天帶領著十多個人一同來到了楊龍的公司,這讓原本並不大的會議室有一些擁擠,不過幸好在公司的會議室隻是商討下一步需要在哪裏看楊龍的機器人,並沒有當場就需要演示,這樣雖然擁擠,可是地方倒是也同樣夠用。
而番茄公司這麵楊龍需要自己親自接待,畢竟舒強都不知道楊龍什麼時候弄出來了一個機器人,或許第一個知道楊龍弄出來機器人的除了學校一同參與設計的同學之外,也就隻有舒惠了。
當然番茄公司不可能隻有楊龍自己一個人,還有銷售部的李麗,由於現在ET接手了網站架構的設計工作,所以有一些清閑的網絡維護部門的畢軍,還有公司的法律顧問趙倩。趙倩因為公司以後會有更多的法律事件,所以楊龍在和金山公司剛開始商談就聘請了趙倩作為公司的法律顧問,畢竟有一些專業的問題還是需要專業的人員進行解答。
這次大規模的見麵並沒有任何實質的內容,更大的作用或許就是實地了解一下楊龍的公司。不過楊龍還是從對方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來,他們對番茄公司並不是很滿意,畢竟番茄公司太新、太小、也太年輕,年輕就意味著沒有什麼資曆和技術儲備,這讓跟隨向天一同來的人對這次的接觸都不抱著很高的期待。
向天第一次和楊龍進行接觸或許可以說是他個人的意思。他和楊龍說的也是真的,他確實是從他的一個朋友那裏了解到的這個消息,一開始向天以為他的那個朋友瘋了,不過當看見一組幾張照片之後,向天開始對這個事情半信半疑。
向天開始通過一些關係,找到了主辦方的一個教授,了解這個事情的真實情況和後續發展。不過不知道是誰提出的一個疑問,那就是大家說看見的其實並不是真實的,有可能那個自動機器人被人做了手腳,而是一個可以進行遙控的機器。這樣的懷疑雖然並沒有解釋全部的疑點,不過因為楊龍最後跑的快,最後大家也沒有辦法進行詳細的確認。不過這樣並沒有耽誤了楊龍學校的比賽資格,畢竟楊龍的機器人參與的隻是最後冠軍的爭奪,參賽資格已經獲得。
雖然有這樣的解釋,不過向天並沒有完全相信,最後還是找到了楊龍的學校,像學校進行了解,甚至希望可以見一見那個智能的機器人,不過讓向天感覺十分驚訝的則是,學校對於傳說的智能機器人並沒有更多的了解,反而是從參賽者那裏知道了一些更加詳細的消息,最後向天和他的夥伴找到了楊龍的公司,就發生了他們第一次見麵的事情。
回到研究所之後,向天直接拿著那些照片還有他的助手用DV拍下的當時一些見麵畫麵,和向天的申請報告直接送到了所長的手裏。科研2所畢竟是國家和軍隊重點扶持了研究所,所長雖然對向天提到的智能感覺不可思議,不過還是召集了一些在人工智能或則計算機方麵有著很高造詣的專家一起研究向天提供的資料和報告。
雖然資料有一些簡單,不過所有的人還是認同向天的說法,“如果一切都是真的,哪麼這將是中國計算機智能的大跨越的一步!”不過現在的重點則是,沒有人能通過這些簡單的資料就能百分百的肯定現在看見的一切都是真的。
這就當向天提出希望可以和番茄軟件公司進行更進一步的接觸之後,有更多的專家加入了向天這次訪問的團隊。
對不是談判也沒有合作意向,隻是一次訪問,是一次楊龍提出邀請的訪問,不過有一些不同的是,原本計劃應該沒有多少人的秘密訪問,突然之間增加了許多的人,不過這樣的結果也讓楊龍沒有任何反駁的理由。
第二天,在向天他們下榻的賓館的一個會議室裏麵,楊龍領著自己公司的幾個核心,抬著一個大紙殼箱子進入了已經早就準備好的會議室。按照楊龍提出的要求,今天的見麵,人越少越好,事情越小越好,所以番茄軟件公司這裏除了楊龍之外,就隻有李麗、趙倩還有畢軍,甚至裝著“et”的紙殼箱子也是楊龍和畢軍抬上來的。
會議室是那種中型的圓桌會議室,這樣經過簡單的整理之後就可以空出很大的一塊地方。最後再會議桌前麵坐下的隻有8個人,除了番茄這麵的4個之外,科研2所也隻有4個人坐在會議桌前,或許是為了可以和楊龍他們保持對等的原則。不過讓楊龍感覺好奇的是,原本應該是核心的向天,也不得不坐在會議桌的末端,如果不是因為這個事情是向天提出來的,那麼甚至有可能向天都不一定能參與。因為這次領隊的是科研2所的所長,可以說他們是給了楊龍麵子,不過如果楊龍要是剛誆科研2所這些人,哪麼所有人都相信,楊龍的公司就沒有再開下去的必要了。這讓對這一切情況比楊龍他們要更了解的趙倩感到更加的緊張。
機器人很簡陋,楊龍根本就沒有時間進行從新的設計和製作,這讓第一次看見“et”的所有人都對它的簡陋感覺微微有一些失望。不過這個外殼並不是這次的重點,所以並沒有人對簡單的造型提出更多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