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第一場戲(1 / 2)

經過了一晚當地居民的熱情迎接,第二天天剛亮麥哲倫就起床做準備工作。

要知道即便一天什麼事情都不做在這裏呆一天花費也是近萬的。

所以起了個早的麥哲倫領著手下的兩三個人開始鋪設機器,準備開拍。

因為地處偏僻的關係,群眾演員不是很好找,於是麥哲倫便拜托當地的村民尋找一些業餘演員將就著用。

還別說,僅僅一晚上的功夫就有幾十名業餘演員前來報到,雖然都是外國籍的澳大利亞人但對於麥哲倫來說這並不是什麼難事隻需要回去找上幾名配音就好了。

麥哲倫並沒有進行很複雜的開機儀式,隻是簡單說了兩句就宣布新電影即將開拍。

這要是放在香港,恐怕光是開機儀式就得一天折騰。

而若是放在國內恐怕就又是另一番景象,召集媒體,領導發言,讚助商發廣告,一大堆亂七八糟的東西弄下來最少也得好幾天的功夫。

怪不得有人說效率就是鑒別質量的最好方法。

《廝守》顧名思義,講述的是一對兒戀人從相愛到老去的故事。

故事很平淡也很溫馨,並沒有什麼大場麵,但總能讓人印象深刻,感慨萬千。

片長160分鍾,大致可分為三段故事,一段是兩人相識,一段是兩人相守,最後一段就是兩人相繼離去。

導演將這段故事的背景放在了98年的美國,而這也是麥哲倫選擇這部電影進行拍攝的原因之一,因為不同年代背景下的電影總有導演想要表達的意思,而對於那些還沒有經曆過這些事情的人們來說,過於高深的話題並不意味著票房的保證。

隻能說是意義深刻的文藝片隻會被一少部分人所認可。

而大眾所認可的電影永遠都是簡單直白能夠用最簡單的方式表達最深層次的理解。

《廝守》這部電影隻是簡單的將初戀這個話題作為整個故事的主題並在結尾時給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不可否認的是,導演在拍攝這部電影時參雜有韓劇與台劇的一些,比如對畫麵的處理,小細節處的美化,當然故事主題還是以能夠讓人感到痛快的美劇進行的設計。

男主角的性格並不是一味沉悶無趣整天以黑暗麵看待整個世界的思想頹廢者,而是一個有著大眾性格,活潑開朗即便是麵對再多困難也隻是微微一笑迎刃而上的陽光少年,導演當初的目的是想通過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不管有多麼大的困難隻要你努力了,即便失敗了也沒有什麼可遺憾的,因為你已經盡了最大努力。

有人說這部電影有抄襲《當幸福來敲門》的嫌疑但不可否認的是兩個故事都十分完美的將一種奮發向上的情緒完美表達出來。

如果硬要說有什麼不同之處大概就是一個是為了愛情一個是為了讓自己能夠生活的更好些吧。

故事背景發生在澳大利亞的草原上,自幼居住在這片草原上的德恩再一次遷移途中遇到了同樣是牧羊為生的琳娜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