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1 / 2)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使馬克思主義具有中國的民族特點和民族形式,成為指導中國人民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科學理論。從一定意義上說,一部中國共產黨的曆史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2009年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命題,標誌著中國共產黨對於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關係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

七十多年前毛澤東在提出“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任務時曾指出,這是“全黨亟待了解並亟須解決的問題”。對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研究也是如此。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直是理論界和學術界的一個研究熱點,各種學術期刊發表了數以千計的研究論文,出版了相當數量的學術著作。伴隨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曆史進程的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無疑是一個常提常新的重大課題。

張國宏教授新近完成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十論》以中國共產黨的曆史為基本線索,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問題為研究客體,以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為立論基礎,以中共中央文獻和黨的曆代領導集體的重要論述為主要依據,深刻論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範疇、基本原理、基本要求和基本經驗,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作出了積極而有益的探索。通讀書稿,本書有以下一些特點:

第一,涉及論題的全麵性。本書從命題、基礎、進程、精髓、主題、動力、途徑、主體、理論創新和價值等十個方麵研究分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問題,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作為一個辯證統一的有機整體,全麵而係統地把握了它的各個方麵的特點及其內在聯係。全書十章內容的安排顯示了研究內容內在的邏輯性,循序漸進、層層深入,展示了全書結構的係統性。

第二,理論觀點的創新性。科學的本質在於創新。創新是膽識也是精神。著者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和研究方法,在許多問題的闡述上有新認識和新歸納。第一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論”考察了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探究,切入並呈現出這一命題的現實時代感。黨的十七大報告有六處提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概念:十六大以來的五年,開創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新時期最突出的標誌是與時俱進,我們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改革開放的曆史進程中,我們黨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要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麵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必須著力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當下研究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對於把握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理論創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第九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論”中,作者以辯證思維的視角全麵地提出並深刻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新這一複雜的創造過程需要正確把握和處理的事關全局的十對辯證關係,總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新的根本經驗和規律,對於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具有方法論價值。此外,作者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體的分析,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價值的闡述,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精髓之理論內涵的剖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主題的破解的研判等均頗富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