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馬克思恩格斯論馬爾薩斯(1 / 3)

主旨和要點

馬克思和恩格斯對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和一般經濟學理論進行了廣泛的評論和批判。這些評論和批判反映了馬克思主義創始人關於人口問題的觀點和基本經濟理論,這對於我們現在研究馬爾薩斯人口論和經濟理論,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或參考價值,因為它們集中反映了當時工人階級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客觀現實。在這裏對這些評論及觀點著重加以梳理,以便比較完整地了解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對馬爾薩斯的主要評論及批判。在人口理論方麵,馬克思指出:“至於一般的赤貧現象,根據馬爾薩斯的理論這似乎是永恒的自然規律。”他還認為馬爾薩斯人口論完全是一種剽竊。恩格斯則指出,馬爾薩斯理論和英國國會1834年通過的新《濟貧法》是“資產階級對無產階級的最公開的宣戰”。馬克思恩格斯認為,就人口與生活資料的關係來說,不存在人口過剩問題,因為生活資料的增長能夠大大快於人口的增長;就人口與就業手段的關係來說,存在人口過剩問題,因為就業手段的增長受到競爭的製約和支配,所以這種過剩是相對意義上的過剩,即相對於資本需要的過剩,而不是絕對意義上的相對於生活資料的過剩。在這個意義上人口問題隻是資本資本主義製度所特有的現象,未來新社會不存在人口過剩問題。他們還認為,即使土地麵積有限,但勞動者人數會增加,更重要的是科學技術進步對提高生產力的作用是無可限量的,所以不存在所謂絕對的人口過剩。關於馬爾薩斯的一般經濟理論。在地租理論上,馬克思認為馬爾薩斯是一個無恥的剽竊者;而且認為他總是為當時社會中最反動的分子辯護。在價值和剩餘價值問題上,馬克思認為馬爾薩斯利用了李嘉圖學說的矛盾,在承認現實的借口下否定勞動價值論,並將資本利潤歸結為來自交換的讓渡利潤,從而為否認剝削提供了理論依據;在生產過剩問題上,馬爾薩斯的有效需求學說實際上是為了論證非生產消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說明這種揮霍消費是避免生產過剩危機的有效手段。馬爾薩斯學說的唯一功績是強調了社會的不和諧,他當然不是為了克服這種不和諧,而是利用這種不和諧來建立為統治階級和寄生階級服務的辯護性理論。

恩格斯對馬爾薩斯《人口原理》的批判恩格斯的批判主要見於他的兩部早期著作:《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1844年)和《英國工人階級狀況》(1845年)。

《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對馬爾薩斯人口論的批判第一,恩格斯認為,馬爾薩斯人口論的出現具有深刻的社會背景,它是對資本主義社會所特有的人口現象的一種歪曲反映,其宗旨在於替資本主義的不合理製度進行辯護。恩格斯指出,資本與資本,土地與土地,勞動與勞動之間的無情競爭無所不在,正是這種競爭導致了生產過熱和過剩以及廣大勞動者的普遍失業和極度貧困。他指出這些現象看似自相矛盾,實則是根植於資本主義製度內在矛盾的本質現象。恩格斯指出,經濟學家們不能否認這些現象和事實,“為了使這種事實符合理論起見,就發明了人口論”。這就是說,馬爾薩斯人口論的出現是為了曲解和掩蓋事實真相,而不是根據事實去建立理論,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這種理論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應該說恩格斯的論斷是有道理的。我們知道馬爾薩斯人口論初版的主題在於否認人類社會完善的可能性,再版的主題則是論證貧民貧困的根源在於貧民自身,而與資本主義的社會製度無關,這當然集中體現了它為現存資本主義製度辯護的意圖和動機。第二,恩格斯斥責馬爾薩斯人口論是“卑鄙下流的學說”,是“對自然和人類的惡毒的誣蔑”,是經濟學家的“不道德的登峰造極”之作。他指出“這種學說的創始人馬爾薩斯斷言,人口總是威脅著生活資料,隨著生產的增加,人口也同樣增加,人口生來就有一種超過它所支配的生活資料的傾向,這種傾向就是一切貧窮和罪惡的原因。因此在人太多的地方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就應當用獉獉獉獉某種方法把他們消滅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或者用暴力將他們殺死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或者讓他們獉獉獉獉獉餓死獉獉。這樣做了以後獉獉獉獉獉獉,就會出現一個空隙獉獉獉獉獉獉獉獉,這個空隙等餘下的獉獉獉獉獉獉獉獉人口一增長馬上就會被填滿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於是以前的貧窮狀況就重新到來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據說在任何條件下——不僅在文明的狀態下,而且在自然的狀態下——都是如此;新荷蘭平均每平方英裏隻有一個野蠻人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但是那裏也和英國一樣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深感人口過剩的痛苦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簡言之獉獉獉,要是獉獉我們願意徹底一些獉獉獉獉獉獉獉獉,那我們就得承認獉獉獉獉獉獉獉,當地球上還有一個人的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時候獉獉,就已經人口過剩了獉獉獉獉獉獉獉獉。因此就可以得出結論:正因為窮人過多,所以,除了盡量減輕他們在餓死過程中的痛苦並使他們相信這裏的一切都是無法改變的,他們整個階級的唯一出路就是盡量減少生育,此外就不應該為他們做任何事情;要是這樣獉獉獉獉做沒有什麼結果獉獉獉獉獉獉獉,那麼至少應當像獉獉獉獉獉獉獉‘馬爾薩斯獉獉獉獉’所建議的那樣獉獉獉獉獉獉(按照他的建議獉獉獉獉獉獉,每一個工人家庭隻能有兩個半小孩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超過這個獉獉獉獉限額的孩子就應當用無痛苦的辦法殺死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建立一個國家機關獉獉獉獉獉獉獉獉,以便用無痛苦的辦法把窮人的孩子殺死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獉。賑濟窮人被認為是罪過,因為這樣會加強過剩人口的增長;但是,把貧窮宣布為犯罪,把濟貧法變為懲治所(如英國‘自由派的’新濟貧法所做的那樣)卻算是極其有益的事情。”恩格斯的這些論述大體概括了馬爾薩斯人口論的基本思路和結論,不過我們劃了著重號的字句則可能屬於恩格斯的引申和推論。

第三,恩格斯認為馬爾薩斯人口論的主要錯誤有兩個,第一個錯誤是:“他隻抓住了一個事實,而不理睬其他事實,因而他得出了荒謬的結論。”所謂抓住的一個事實似乎是指馬爾薩斯所說的兩個前提:人類生存需要食物,人類都有性欲。所謂“不理睬其他事實”似乎是指:“人類所支配的生產力是無窮無盡的。應用資本、勞動和科學就可以使土地和收獲量無限地提高……資本在日益增加,勞動力在隨著人口的增長而增長,科學又日益使自然力服從於人類。這種無窮無盡的生產能力,一旦被自覺地用來為大眾造福,人類所肩負的勞動就會很快地減少到最低限度。要是讓競爭自由地發展下去,生產能力雖然也會起同樣的作用,然而是在對立的情況下起作用。一部分土地在實行精耕細作,而另一部分……卻荒蕪著。一部分資本在以難以置信的速度周轉,而另一部分卻死死地躺在箱子裏。一部分工人每天得工作十四小時至十六小時,而另一部分卻無事可幹,無工可做,活活餓死。這種對立的情況也可能不同時出現……”恩格斯說:“他(馬爾薩斯)犯的第二個錯誤是把生活資料和就業手段混為一談。”恩格斯認為:“人口總是威脅著就業手段,有多少人能夠就業,就有多少人生出來,簡言之,勞動力的產生迄今仍然由競爭的規律來調節,因而也同樣要受周期性危機和波動的影響,這是事實,確定這一事實是馬爾薩斯的功績。然而就業手段並不就是生活資料。就業手段的擴大僅僅是機器力量增加和資本擴大的最終結果;而生活資料卻隻要生產力稍許提高就會立刻增加……如果事實是每一個成年人生產出來的東西比他自己所能消費的要多……那就應該承認,每一個工人必然能夠生產出遠比他自己的需要為多的東西,因此,社會一定會樂意供給他所必需的一切……”這就是說,就業手段和生活資料不同,人口總是威脅著就業手段,卻不會威脅到生活資料,因為就業手段決定著人口數量,而就業手段的增加要受到資本擴大和機器力量增加的製約,要受到競爭規律的調節;而生活資料卻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快速增長,不受資本和危機一類因素的製約和影響,何況每一個成年人生產出來的東西肯定要比他所消費掉的東西多,所以馬爾薩斯以人口對生活資料的壓力為由來看待人口問題是錯誤的。這樣區分就業手段和生活資料,並斷定前者受競爭製約而後者卻不受其製約,從而認為隻應從人口對就業手段的關係而不是從人口對生活資料的關係的角度來看人口問題,這種看法無論從曆史的角度還是從現實的情況來說都是值得商榷的。

這是因為就業手段其實是生活資料的一部分,影響和製約就業手段的因素同樣製約和影響著生活資料,這些因素不僅包括社會製度例如競爭之類,而且包括氣候、土地和地理等各種自然條件;如果承認存在著人口對就業手段的壓力,那麼就沒有理由否認人口對生活資料的壓力,因為兩者都是事實。從這個角度來說,在現在談論的問題上,刻意區分就業手段和生活資料實際上是沒有意義的。我們寧可說,馬爾薩斯的功績不僅在於確定了人口對就業手段的壓力這一事實,而且確定了人口對生活資料的壓力這一事實。此外,科學技術的進步是否能夠使我們樂觀到可以堅信“人類所支配的生產力是無窮無盡的。應用資本、勞動和科學就可以使土地的收獲量無限量的提高”,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對此還不得不持謹慎的保留態度。這種前景也許到遙遠未來的某個時候可能出現,然而在這種前景到來之前,人類還不得不應對人口對生活資料的壓力。第四,如何消除資本主義條件下人口過剩和財富過剩的對立?恩格斯認為“隻要目前處於對立狀態的各方麵的利益能夠融合起來,人口過剩和財富過剩的對立就會立刻消失,一國人民正是由於富裕和過剩而餓死的這種不可思議的事實,這種比宗教中的一切奇跡的總和更不可思議的事實就不會存在,那種認為土地不能養活人們的荒謬見解就會不攻自破……馬爾薩斯的理論隻不過是認為精神和自然之間存在著矛盾並因此使二者墮落的宗教教條在經濟學上的表現而已。我想,這個早在宗教領域內同宗教一起被揭露了的矛盾之毫無根據,我也在經濟領域中指出了;同時,除非馬爾薩斯理論的辯護士用這種理論的原則向我闡明,人民怎麼能夠恰恰因過剩而餓死,除非經濟學家使這種解釋符合理性與事實,那我就不會認為這種辯護士是夠格的。”要實現這一點,恩格斯認為必須消滅私有製和競爭製度。從後來馬克思主義創始人的全部學說可以知道,他們認為唯有推翻資本主義雇傭勞動製度,以生產資料公有製代替私有製,以計劃經濟製度代替自由競爭製度,以按勞分配代替按資分配的剝削製度,才能徹底消除人口過剩和財富過剩之間的對立,最終解決資本主義所特有的人口過剩問題。第五,在猛烈批判馬爾薩斯人口論的同時,恩格斯又肯定了這種理論的某種積極的客觀的作用。

他說:“可是,馬爾薩斯的理論卻是一個不停地推動我們前進的、絕對必要的轉折點。由於他的理論,總的說來是由於政治經濟學,我們才注意到土地和人類的生產力,而且隻要我們戰勝了這種絕望的經濟製度,我們就能保證永遠不再因人口過剩而恐懼不安。我們從馬爾薩斯的理論中為社會改革取得了最有力的經濟論據,因為即使馬爾薩斯是完全正確的,也必須立刻進行這種改革,原因是隻有這種改革,隻有通過這種改革來教育群眾,才能夠從道德上限製生殖的本能,而馬爾薩斯本人也認為這種限製是對付人口過剩的最容易和最有效的辦法。由於這個理論,我們才開始明白人類極度墮落的情況,才了解這種墮落是和競爭的各種條件相關聯的;這種理論向我們指出,私有製如何最終地使人變成了商品,使人的生產和消滅也僅僅取決於需求;他指出競爭製度因此屠殺了,並且每日屠殺著千百萬人;這一切我們都看到了,這一起都促使我們要用消滅私有製、消滅競爭和利益對立的辦法來結束這種人類墮落的現象。”第六,為了證明對人口過剩的普遍存在的恐懼是毫無根據的,恩格斯又回到生產力和人口的關係這個問題上。在指出馬爾薩斯的“兩個級數”(人口按幾何級數增長而土地生產力按算術級數增長)的說法之後,恩格斯問道,兩者之間的差額是觸目驚心的。但是這是否對呢?在什麼地方證明了土地的生產能力是按算術級數增加的呢?“我們可以假定土地麵積是有限的。但是在這個麵積上使用的勞動力卻隨著人口的增加而增加;即使假定收獲量並不是永遠和花費的勞動量同比例增加。但是我們還有第三個要素……科學,它的進步和人口的增長一樣,是永無止境的,至少是和人口的增長一樣快……人口的增長同前一代人的人數成比例,而科學的發展同前一代人遺留下的知識量成比例。因此在最普通的情況下,科學也是按幾何級數發展的。而對科學來說,又有什麼是做不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