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因為家裏有人生病的緣故,在單位請假一,本書也請假了一,嗬嗬,今隻有一更,但是下午和晚上全力碼字,周末盡量多更!不是不願意今接著更新,實在是後麵的內容不好寫,希望有更多的時間考慮和完善。
大家也看到了,從六十一章開始,打基礎階段即將結束了,也就是,平淡而乏味的情節即將結束了。而也正是從六十一章開始,這本書從“都市生活來世界”或者“超級科技”過渡了。很感謝大家的支持,因為我自己的喜好,把前麵這部分寫的異常的詳細,也很枯燥平淡,難為很多人一直追著看。
其實,如果隻是一本單純的醫生,會看病,會做手術,沒有任何問題,主角的能力早就夠了,沒有必要牽扯的太多。實際上,即使是隻有臨床工作,也能做出很多成就來的。比如像書友乄所的那樣,發現新的疾病等等,但是我卻不怎麼想寫,至少前麵是不怎麼想寫的。
一個好醫生,每門診五十個病人,或者五台手術,能救多少人?就算有很多臨床研究結果,也隻能是建立在現有的醫療條件基礎之上,不可能有太大的突破。
至少我是這麼理解的。
想要真正的做到最好,就是基礎上著手,或者是基礎和臨床的結合。
比如對一種疾病的治療,往往臨床是提出新手段,或者是新方法,但是最終關鍵還是基礎研究上對疾病的新認識。
再比如,一種新藥,從立項到研究,數年乃至十數年時間,十幾億乃至數十億美元的投入,然後動物實驗,臨床一二三四期實驗,需要動用多少資源?當然,不是指的國內以前每年十幾萬種,現在每年數千種的新藥,而是美國每年的二十種左右。
一二十年的研發時間,幾十億美元,幾百乃至上千的高水平合成專家,分析專家,毒理學專家,藥理藥動專家,代謝專家,醫師,法規專家等等,最後在數千甚至上萬種新化合物中選一個,還不一定是正確的!
嗬嗬,我的印象中好像有人過,國內目前為止自主研發的化學類藥物僅有一種,外加上前段時間炒得很熱的屠呦呦的青蒿素。
扯遠了。。。。。。
這麼多,主要是因為有書友提出來後麵盡量多寫醫學,少扯其他,但是實際上,真的不能不扯,主角要想成功,必須有足夠先進的研究設施,將來還要有大規模的臨床試驗,這些都需要金錢,人脈,乃至很多機構的支持,一個人能力再強,搞不定的!
不想寫一個單純的醫生,整專注於個體的病例,專注於治病,哪怕是將來這個領域內的頂級專家,我覺得也沒太大意思。
現在想想,其實是有些自不量力了。這個體係很複雜,也很龐大,對我這個本來就水平不高的業餘寫手而言,實在是太難了,嗬嗬。
不過寫著試試吧,畢竟對這個體係我還是有一些了解的。
最重要的一點,我事先聲明一下,從最開始確定要寫一個未來係統的時候,就注定了本章後麵的內容是純幻想的。當然,這種幻想會盡量的建立在現實的基礎上,而且我也會盡量的走現實路線,但是因為不是科班出身,關於基礎研究方麵雖然重要,也隻能具體過程也隻能一筆帶過了。當然,因為建立在現有理論的基礎上,所以肯定會錯誤百出,畢竟是,不可能花太多功夫去谘詢專業人士,所以行家看後一笑了之,千萬別噴。
本人合理黨,有人挑毛病會非常不舒服,再去修改的話很花時間的,哈哈。
今這一章,我就碼的很累,其中有些專業的東西占了很大的篇幅。不過別我湊字數,這些東西我查詢出來,總結出來可是耗去了大部分的時間的。當然,不知道效果如何,如果大家愛看,以後依舊會寫,如果不愛看,我會盡量略去這些詳細內容,一筆帶過好了。
隨意寫寫,大家隨意看看吧。
最後明下,昨下午才知道,每修改章節不能超過二十章,否則會鎖後台,所以今和周末會繼續修改前麵的章節。因為已經全部改完了,所以不會占用碼字時間,但是大家請自動忽略相關的更新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