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的工作進行得很快。
隻要不是傻子,現在是個人就能看得出,明軍既無人數優勢,也無裝備優勢,是必敗無疑。
見天子已降,軍隊也再無半點鬥誌,紛紛拋下手中的鳥銃,以示投降之意。
見明軍拋下武器,阮家軍也停止了射擊。
反正,阮子仁本來的目標就是俘虜這一夥敵人,作為跟明國談判的籌碼。
齊泰和朱允炆都成了大虞的俘虜。
齊泰是軍隊的名義統帥,但毫無疑問,朱允炆才是這支軍隊中最重要的人。
好在,胡季犛還不清楚,自己這一網,撈到了多大的一條魚。
齊泰向胡季犛提出,放朱允炆歸國報訊,大明必定派人來和談。
能騙得胡賊釋放天子歸國,我齊泰這條命便是送了,也值了。
胡季犛雖然不知道朱允炆的身份,但從齊泰和朱允炆平時的交流中也不難打探出,朱允炆的實際職務,似乎比齊泰還要大。
胡季犛猜測,這個少年軍師的真實身份,應該是大明的吳王朱允熥。
或者,起碼是明國皇帝的一個親信,身份高於兵部尚書。
既然這樣,怎麼能讓你離開?
既然有了這條大魚,那麼齊泰反而顯得無關緊要了。
放齊泰這個名義上的明軍最高統帥歸國報訊,從表麵上,更顯得自己議和的誠意十足。
胡季犛既然已經允許自己歸國,齊泰也不太敢多言。
總不能說,自己情願在此為人質,換手下一個少年軍師離開。
這樣隻能更讓胡季犛懷疑朱允炆的身份。
齊泰走後,朱允炆的日子愈加無聊起來。
從後世的普通人到大明國的皇帝,像一個模糊的美夢。
從大明國的皇帝到異域的階下囚,則是一個清晰的噩夢。
朱允炆和部隊的其它將軍被關押在同一處。
大約過了八年的囚徒生活,朱允炆終於被帶離了這座噩夢般的監牢。
帶著他離開的,是他熟悉而陌生的大明軍隊。
朱允炆被一路押回應天,當然,不是請他複國登基。
而是另一個熟悉的監牢。
應天大理寺。
朱允炆在這裏又一次見到了朱棣。
是日,明永樂五年六月十三日。
朱棣一身龍袍,一言不發。
不消朱棣多說,朱允炆已經意識到,自己所做的一切,終究是徒勞的。
並沒有在曆史的長河中,濺起哪怕一丁點的漣漪。
很快,朱允炆被朱棣秘密處死在大理寺內。
朱允炆,或者說朱雲,這副靈魂,倒也沒有真的死去。
2019年的朱雲一睜眼,感覺自己做了一個極長的、極清晰的夢。朱雲愣了愣神,整理整理思緒,匆匆洗漱,趕早上的地鐵,上班去了。
*****
建文元年二月,齊泰終於九死一生,逃回了應天。
這一路,齊泰不敢驚動地方官府,兵敗的消息,他並不打算對外公布。
不然,藩王們又不知會有何異動。
在應天府皇宮內,齊泰見到了吳王朱允熥和黃子澄。
天子被俘的消息,當然不能廣而告之。
黃子澄當即表示,不惜一切代價與大虞求和,哪怕大明的臉麵不要,也要換天子平安。
吳王也道,兄長失陷,當然要設法營救才是。
一轉臉,吳王就以朱允炆的名義,發布了削藩令。
周、齊、湘、代、岷五位親王,就此被廢為庶人。
按照朱允炆留下的權利製衡計劃,這種政令的發布完全授權給吳王,便是黃子澄也沒有資格過問。
但在天子實際尚未歸國期間,擅自發布這樣大的命令,吳王的用心昭然若揭。
他就是要逼反藩王。
這樣一來,與藩王交戰就成為了朝廷上的主要工作。
營救兄長的工作,當然就可以推托下去。
兄長一日不歸國,自己便是一日的代理皇帝。
甚至,還能在與藩王交戰的過程中,渾水摸魚,等到自己的勢力成熟,直接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