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眼睛是人臉部最富表情的一個器官了,它也最容易泄漏內心秘密的地方,學會觀察眼神,你就能更好地與人相處,你就會事半功倍。
人的眼光能跟隨他們感興趣的目標而改變,當人們看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時,瞳孔就會不自覺地擴張;他說話時不看著你,所表現的情緒可能是對你沒有好感或心不在焉;外向的人說話時,注視對方的時間較長,回避眼神,就會被當成不感興趣或不正直的表現;說話時擅用眼神接觸,能給人帶來認真、可靠的印象;如果你以尖銳目光凝視別人,就會給人以怪異、反複無常的感覺。
在希臘神話裏有這樣一個故事:如果被怪物三姐妹中的美杜莎看上一眼,就會立刻變成石頭,其實,也就是把眼睛的威力進行了大膽的誇張。
如果從醫學上來看,在人的五種感覺器官中,眼睛是最敏銳的,大概占感覺領域的70%以上,因此,眼睛被稱為“五官之王”。孟子說:“存之人者,莫良於眸子,眸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降,胸中不正,則眸子眩。”這就是說,從眼睛裏流露出真心是理所當然的,因為“眼睛是心靈之窗”。
心理深層的欲望和感情,首先是反映在視線上,不同的心理狀態是通過視線的移動、方向、集中程度等表達出來的,觀察別人視線的變化,有助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要知道,爬上窗台就不難看清屋中的情形,把人的眼神讀懂了,你自然也就能了解他人的內心世界了。
人的個性是一成不變的,無論其修養功夫有多麼深遠。俗語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看人的個性還是簡單的,而值的表現則不然。性為內,情為外,性為體,情為用,性格是受外來刺激的,他們發而為情,刺激不同。情所表現最顯著、最難掩的部分,不是語言,不是動作,也不是態度,而是眼睛,言語動作態度都可以用假裝來掩蓋,而人的眼神,無論怎樣都是無法掩飾的。我們看眼睛,不重大小圓長,重要的是他人的眼神。
如果一個人的眼神沉靜,你就可以明白,他對於你著急的問題已胸有成竹,定操勝算了。隻要向他請示辦法,表示焦慮,如果他不肯明白說,因為這是事關機密,所以你也就不必要多問,隻要靜靜地等待他發令就行了。
如果一個人的眼神散亂,就表明他是毫無辦法的,隻徒然著急是沒有的,向他請示解決問的辦法也是沒有用的。你得平心靜氣,另想應付辦法,不用再多問了,這隻會增加他六神無主的程度,這個時候,就是你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良好時機。
如果一個人眼神橫射,仿佛有刺,大概就能知道他這個人是異常冷淡的,如有請求於他,這個時候也不要說出來,應該從速借機退出,即使多逗留一會兒也是不適的,坐下來靜靜地想一下他對你如此地淡的原因,想清楚後,再找一個重新恢複你們感情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