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張文重感覺有點兒吃力了,但是還能堅持的住。這並不是說他的體力在最近一周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而是因為有楊瀟在他前麵破風的緣故。前方的人在騎車時,後麵騎車的前輪和前方騎車人的後輪距離在30公分以內時,前方騎行人破開的空氣會形成一個護罩,包裹住後方騎行的人,當然側風比較大時需要使用另外的方式來進行破風騎行。
如果配合良好的汽車打開後背箱為自行車破風的話,隻要騎手技術足夠,是完全可以做到平路速度上100KM的,因為速度上到35以後,風阻已經是所需要對抗的主要問題了。國外也研究過帶了整流罩降低風阻的躺車,時速也可以破百,不過被自行車聯給否定了,不讓參賽。
張文重也知道以自己目前的技術保持30-50公分的距離是有危險的,但是好勝心不允許他退縮,他緊緊的跟著前方破風騎行的楊瀟,此時時速已經達到43了。張文重也不得不佩服,因為今天並不是順風,而是稍微有點兒逆風的。不要小看這二三級風對騎行新手的壓力,如果速度20-30,可能二三級風沒有感覺,但是一般來說35就能明顯感受到了。至於40,差距就更明顯了。
舉個栗子,風速3米\/秒,如果順風騎到40的速度話,實際上感受到的風阻也就是無風30的情況,而逆風的話則風阻感受就是50的風阻感受了。不過對於大部分騎手來說,除非是大風情況,不然沒有風阻就是恥辱啊,證明你騎的不夠快!就算再大的風,你的速度隻要比風快,那麼你永遠都是逆風騎行的。
如果非要說8級或以上的秒速過20的大風的話,嗯,確實沒什麼人去騎。騎遊原則上超過4級風就不出門了,為了安全,畢竟騎行爬坡放坡時4級以上的側風風速對於控車不好的騎手就有危險了。
張文重此時也是汗流浹背,一直堅持在楊瀟的破風罩範圍內。他眼睛始終盯著前方,握著下把位的手臂微微彎曲,估算著距離,打算最後一百米時直接衝刺超過!他要讓楊瀟知道自己這個前浪還沒過去!嗯,起碼下周你才能把我拍死在沙灘上,這周哥還是要在水裏的!
楊瀟這個時候的狀態看上去就比張文重慘多了。他感覺到整個空氣中仿佛有無數的小手,在拚命撕扯著自己,讓自己減速。而踏板傳來的力道也越來越大,他知道這時自己無氧運動造成的,隨著無氧運動的增多,乳酸會堆積在肌肉中,如果不及時處理,就會產生延遲性肌肉酸痛。就是上周日自己腿疼的走不了路的情況,一般48小時後就會消失了。
無氧運動狀態下一般最多堅持2分鍾左右,經常訓練的人可能會稍微久一點,但是也有限,畢竟人體的極限在那裏。就像衝刺時的極限心率,即使世界級的選手也不可能把這個心率保持到11秒以上,這已經是公認的了。
而公路車騎行一直都是高心率的運動代表,經常騎行的人平時心率和極限心率都會稍微下降,但於此同時在有氧狀態下輸出的功率會不停的增加。而長期處於有氧狀態下的騎行運動消耗脂肪的速度是驚人的,不少堅持騎行且適當節食的騎友一個月瘦十幾斤的人並不少見。最簡單的算法就是220-年齡,就是最大心率,然後最大心率*0.8就是無氧運動的界限,超過這個心率就是無氧運動了,60%-80%是有氧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