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銳觀察了半天,發現鑰匙的主體部分是一種怪異的形狀,要不是整體是一把鑰匙,普通人肯定會以為這隻是一個破銅爛鐵,在鑰匙的柄上,雕刻這一個奇異的圖案,他突然想起,這圖案就跟那黑衣“楊銳”手臂上的紋身一模一樣,倒金字塔中鑲嵌了一隻眼珠。
唯一的區別就是,這隻眼珠的中心有許多造型奇特的孔洞,但是排列整齊,似乎是一句完整的話語,但這字楊銳卻一點都不認識,畢竟他隻是為物理學教授,對這種曆史文字研究是一竅不通。
就在他苦惱之際,突然靈光乍現,他自言自語道:“對啊,我不懂不代表別人不懂啊,我可以問問別的專家啊。”
說幹就幹,楊銳想要看清鑰匙上的文字,但奈何光線太暗,讓他感覺有點吃力,於是他走到窗邊,用力拉開了窗簾,窗外的陽光射入了書房之內,讓楊銳有點睜不開眼。
漸漸適應之後,楊銳將這鑰匙擺放在陽光之下,又側身擋住部分的陽光,此刻,神奇的事發生了,陽光透過了鑰匙柄上的空洞,將上麵的文字投在了書桌之上,字跡清晰可見。
楊銳見後臉上一喜,立馬將第八個文字記下,又回到書桌,拿起筆將這文字臨摹了下來,他拿起紙,細細地觀賞了下,很是滿意,隨即說道:“perfect!”
隨即,楊銳拿出了手機,不斷翻找通訊錄,直到出現了一個名字:王教授,他毫不猶豫地按下了通話鍵,不多時,電話那頭傳來了一個低沉的聲音:“楊教授嗎?今天到底刮了什麼風,你居然給我打電話,有事快說有屁快放,我一會兒還有課呢。”
從這對話看來,對麵的王教授也應該是位性情中人,跟楊銳的關係不差,要不然哪能說出這種話。
楊銳聽後也不以為意,直奔主題:“老王啊,我也是無事不登三寶殿,這裏不是有個難題要麻煩你,最近我參觀了一個曆史博物館,發現一件文物上麵刻著一個字,好像我從未見過,就想著來請教你。”
對麵的王教授也是個曆史研究狂,一聽有不認識的古字,頓時來了興趣,立馬催著楊銳將文字發過去。
楊銳連聲答應,立刻掛了電話,通過微信將照片發了過去。過了不多久,王教授就回了過來,從他的描述看,這應該是公元前數三千多前生存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古蘇美爾人創立的象形文字,具體歸屬烏魯克文化,是一種冷僻的文字,這個字的具體意思是道路的路,後麵還列出了一係列介紹。
楊銳讀完後,就明白了,果然這串文字是地址,他回了王教授一句謝謝,就開始上網,將烏魯克文化的象形文字都搜了出來,文字不多也就幾百個。
楊銳對照著鑰匙上的形狀,一一尋找,找到一個就在白紙上記下一個,不一會兒,他就將鑰匙上的所有文字都翻譯了出來,隻見白紙上寫著一串文字:燕京西郊黃沙南路168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