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5章 參考書目(1)(3 / 3)

太邱.斥《新民叢報》駁土地國有之謬.民報,1907,17:61-85.

湯象龍.民國以前關稅擔保之外債.中國近代經濟史研究集刊,1935,3(1):651-698.

唐慶增.中國上古經濟思想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44.

陶大鏞.亨利·喬治經濟思想述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

汪聖鐸.兩宋代財政史.北京:中華書局,1995.

王安石年譜三種.北京:中華書局,1994.[內收(宋)詹大和《王荊文公年譜》(頁3-9)、(清)顧棟高《王荊國文公年譜》(頁13-164)、(清)蔡上翔《王荊公年譜考略》(頁165-762)]

王爾敏.晚清商約外交.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8.

王國斌.轉變的中國:曆史變遷與歐洲經驗的局限.李伯重,連玲玲.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

王國平.略談晚清中外不平等條約中的最惠國待遇條款.江海學刊,1997,1:126-132.

王國維.釋幣.海寧王靜安先生遺書.台北:商務印書館,1940:3215-3323.

王樹槐.中國近代的外債.思與言,1968,5(6):33-38.

王同勳.墨家的經濟思想.巫寶三.先秦經濟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343-373.

王業鍵.中國近代貨幣與銀行的演進,1644-1937.台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1981.

王毓銓.中國古代貨幣的起源和發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0.

魏建猷.中國近代貨幣史,1814-1919.台北:文海出版社,1955.

巫寶三.管子經濟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巫寶三.先秦經濟思想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吳慧.井田製考索.北京:農業出版社,1985.

吳景平.關於近代中國外債史研究對象的若幹思考.曆史研究,1997,4:53-73.

吳其昌.金文世族譜.“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專刊,1991.

夏曉虹.十年一劍:《<;飲冰室合集>;集外文》序.2004.

夏曉虹.追憶梁啟超.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7.

縣解(朱執信).土地國有與財政.民報,1907,15:67-99,16:33-71.

蕭公權.近代中國思想人物論:社會主義.台北:時報出版公司,1980.

蕭清.中國古代貨幣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徐喜辰.井田製研究.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

徐義生.中國近代外債史統計資料,1853-1927.北京:中華書局,1962.

許進雄.中國古代社會.台北:商務印書館,1995.

許毅.清代外債史論.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6.

許毅.清代外債史資料.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88.

嚴中平.中國近代經濟史統計資料選輯.北京:科學出版社,1955.

閻平.曆史的悖論:評梁啟超的開明專製思想.徐州師範大學學報,1997,91:120-126.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台北:源流出版社,1982.

楊宏雨.論梁啟超的政府幹預思想.華東師範大學學報,1997,131:61-68.

楊寬.西周史.台北:商務印書館,1999.

楊寬.戰國史.台北:商務印書館,1997.

楊汝梅.民國財政論.上海:商務印書館,1927.

楊蔭溥.民國財政史.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5.

堯秋根.清末公債的經濟分析.中國經濟史研究,2002,68:145-151.

葉世昌.梁啟超的經濟思想.貴陽師院學報,1980,(3).

葉坦.傳統經濟觀大論爭:司馬光與王安石之比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葉坦.大變法:宋神宗與十一世紀的改革運動.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6.

應學犁.梁啟超在二十年代初社會主義問題爭論中的角色.南京大學學報,1995,2:139-149.

俞建國.清末財政性外債及其對中國自主權的影響.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集刊,1988,10:43-93.

曾桂蟬.梁啟超金融學說簡介.廣東金融研究,1983,(11).

曾我部靜雄.宋代財政史.東京:大安,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