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啟超的著述非常多,所涵蓋的題材也相當寬廣;研究梁氏的相關著作,從20世紀10年代到現在一直沒斷過,但有一個麵向是至今尚未充分探索的,那就是他的經濟論述。原因很簡單:
文史學界的研究者,對這個麵向有專業上的隔閡,而經濟學家投入思想史研究的人很少,就算是中國經濟思想史學界,對這個題材的研究也還不夠深入。本章第1.1節析述梁(本書為了方便敘述,以下將“梁啟超”簡稱為“梁”;其他人名作相同處理——編注)所發表過的經濟論述,第1.2節解說與梁啟超研究相關的文獻,以及目前學界對梁的經濟論述,有哪些研究成果可以參閱。第1.3節說明本書的寫作方法,並摘述各章的主要結構與內容。
1.1論述表析
北京中華書局在1989年重印《飲冰室合集》(以下簡稱《合集》——編注),內分文集(5冊,文集1-45)和專集(7冊,專集1-104);文集以單篇文章為主,專集以小冊子、小著、專題研究為主。這套《合集》原先是由林誌鈞在1932年編輯的,並沒有包括梁的所有著作,例如廣東省中山圖書館特藏部在1983年出版的《館藏康有為、梁啟超數據目錄》(頁124-127)中的一些文章就未收到《合集》內;李國俊編的《梁啟超著述係年》也指出了這個現象(尤以頁14-17的說明最詳細)。大體而言,這套《合集》已收錄梁的主要經濟論述和觀點。
在這套《合集》重印10年之後,北京出版社以此為底本,由張品興主編重新編排為10冊,內有21卷共6303頁,稱為《梁啟超全集》(1999,以下簡稱《全集》——編注)。依據“編輯說明”,這套《全集》是以“文章(著作)為主,按年代為序,重新編輯而成”。
新增加的部分,“還搜集了梁啟超的大量書信,分編為社交書信、家書兩卷,補入本書。但梁氏書信數量浩大,遺漏仍在所難免”。此外,“本書將原文的句讀,一律改為現在通行的新式標點”。從讀者的觀點來看,各卷的目次編排有個優點,就是把梁的長篇幅文章和書本型的著作,都標出章節的目次與頁碼,可一目了然其內容與相對應的位置。
但目錄的排版有三個缺點:(1)體例不一,除了頁12、13、18、23之外,都未標明各篇發表的年代,若有年代就方便明確多了。(2)各篇文章和各本專著之間,在目次上沒有明顯的區隔;其實隻要空一行或用粗體字區別,就可以避免此項困擾。(3)編排上也未必都以年代為準,例如第11卷是“墨子學案”,其中的《子墨子學說》是1904年所作,《墨經校釋》是1920年,兩者間隔甚久,卻放在同一卷內。
此外,有好幾篇文章的年代錯誤,或前後年序顛倒編排。筆者另有一項建議:梁各篇文章的原發表刊物,學界大致已查明,若能在目錄或在文章的首頁注明,對讀者也是一大服務。
夏曉虹的《十年一劍:<;飲冰室合集集外文>;序》(2004),詳細說明她如何以10年時間搜集《飲冰室合集》所遺漏的文章。
《飲冰室合集集外文》(2005)約40萬字,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2003年10月13日至16日,在天津召開紀念梁啟超誕辰130周年“梁啟超與近代中國社會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天津古籍出版社在會議時,發布出版《梁啟超全集》(以下簡稱新《全集》——編注)的計劃。依照新聞稿的內容,這套新《全集》預計有30卷,共約1400萬字,涵蓋的內容分9大類:政論、學術著作、演講談話、函電、小說、詩詞、譯文、序跋、未刊稿。新聞發布會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向海內外廣泛征集散失的稿件、文本、信劄、照片;至於新《全集》的出版時間則尚未確定,有人說三五年之後,也有人說約需10年。
我對梁的經濟論述研究,遠在《全集》出版之前,所以本書中引用的頁碼也都以《合集》為據——這個版本雖然較舊,但還是大多數人最熟悉的、也最被廣泛引用的底本。
梁第一篇論經濟問題的文章是在1896年(24歲)發表的,最後一篇是1926年(54歲,逝前3年)。這67篇文章發表的時間,較集中的是在1904年(32歲)和1915年(43歲,卸任幣製局總裁後翌年)之間。在一年當中寫最多篇的是1910年(38歲),共計30篇。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對哪些題材最關切?可以看出前三者是幣製改革問題(19篇)、財稅與預算問題(17篇)、內外債問題(12篇)。有幾項細節需要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