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上林苑芳菲吐豔美不勝收,那邊的杏花剛謝,這旁的桃花粲然盛開。
汪柔的傷口逐漸愈合已能下床走動。但她更願意待在房間裏不出門。
那天晚上姬澄澈救護自己的事情,她隻隱隱約約有點兒印象,卻不願也不敢往深處想。
好在這些天姬澄澈忙得顧不上她,偶爾來探望兩次被汪柔從窗口望見,趕緊躺回床上裝睡,卻也避免了麵對麵的尷尬。
然而於芳心底處,她依稀又生出一絲矛盾的失落。
哲宇航倒是天天準時來陪汪柔,夜火部落與大漢朝廷的談判進行得並不順利,隆武皇帝的態度時近時遠曖昧不清。似乎,他是把夜火部落當做了一枚籌碼,還在權衡是否下注。
根據林宗棠透露的情報,為了換取天道教對龍威部落的支持,屠岸允諾一次性贈送天都峰十五條成年巨龍,並且今後每年都會再送五條。
如此不出十年,天道教便能建立起一支戰力超逾大漢龍騎的“神龍堂”,而距離京師亦不過兩百裏之遙。
所以隆武皇帝向林隱提出的條件也非常簡單,而且在他看來並非難事——大漢需要更多更好的北荒巨龍。
可惜林隱不是屠岸,夜火部落同樣不是龍威部落。
他們恪守著北荒千年傳統,守衛著冰原民族最後的尊嚴與驕傲,絕不願出賣一條龍。
談判暫時陷入了僵局,姬天權不著急,林隱居然也不急。
姬天權不急是正常的,但林隱的反應著實讓雪菱等人有些焦灼擔憂。
景雲私下婉轉地向林隱建議,希望他通過姬澄澈和林宗棠的關係向隆武皇帝進言,及早達成盟約簽訂。
林隱的回答很簡單,隻有三個字:“再等等。”
景雲不知道林隱在等什麼,卻也隻能陪著他一起等。
或許有事會發生?或許什麼都不會發生。
但該來的還是會來,譬如天道教的人。
由於唐雪落暫居上林苑,盡管天都峰的仙長們均都不喜,卻還是不得不硬著頭皮前來拜訪,試圖彌補雙方的嫌隙。
可惜唐雪落總不在上林苑,下關的“天聖堂”已經悄然建起,小土豆和她的同伴們作為第一批幸運兒很快安頓了下來。
這座天聖堂由唐雪落、姬澄澈和林隱共同出資,關應物夫婦負責日常事務,鬼無邪安排手下帶來了幾個精壯強幹的老媽子,甚至還請到了兩位小有名氣的先生教孤兒們讀書識字。
這些事情唐雪落和姬澄澈做得極低調,否則以兩人的身份地位,不等他們開口,自會有不知多少天都城的達官顯貴慷慨解囊趨之若鶩。
當然,大皇子姬澄清、七皇子姬澄空等人肯定不在此列。
近來兩人春風得意,一個被封為了永王,另一個得封安王,特別解氣的是姬澄澈不在封王之列,顯然父皇更不可能將皇位傳給他。
更令姬澄清欣喜若狂的是在前日的大朝會上,已有大臣聯名奏請隆武帝立他為太子,頓時朝野間一石激起千層浪,群臣紛紛上書各抒己見。
嚴子稚看在眼裏喜在心頭,雖然最早上表請立太子的幾個大臣都不是她的人,卻也由此可見姬澄清在朝中呼聲甚高。
她雖然不便直接出麵向姬天權建言,卻也在暗中推波助瀾樂見其成。
誰知很快又有大臣跳出來,慷慨陳詞勸諫隆武皇帝棄長立賢,舍大皇子姬澄清而取四皇子姬澄瀾。
要知道姬澄瀾的母親陳貴妃的親大哥便是開國元勳文侯陳信,論及家世顯赫較大皇子不遑多讓。
既然有人開頭,後麵的大臣便紛紛跟進,有提議立二皇子姬澄淵的,也有極力鼓吹三皇子姬澄浩的,其背後亦各有推手支持。
姬天權一反常態沒有拍桌子罵人,心平氣和地將所有奏章裝進箱子裏,說晚上睡覺前要一篇篇仔細拜讀。
滿朝文武倍受鼓舞,很快大漢各地的奏折亦如雪片般飛來,競相以天下為己任通宵達旦奮筆疾書,殊不知全被皇帝當做了揩屁股的廁紙。
於是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立儲之事上,卻忽略了國子監正在悄然發生的變化。即使有人注意到了,也是無暇顧及這等小事。
嚴金石死後,空缺出的祭酒一位迅速被原本的太史令司馬琰接掌。
新官上任三把火,短短幾日內他便開革了數名屍位素餐的博士和助教,又奏明隆武帝從典文館、太史館等處調任了一撥年輕書生進入國子監。
那些老一代的博士頓感地位受到威脅,更對新來者所鼓吹的“天人感應”學說深惡痛絕,認為這是在大放厥詞顛覆道統,便密謀罷課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