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會當為吳興、會稽兩郡邑,吾固言之。偶讀《文選》魏文帝詩雲:“惜哉時不遇,適與飄風會;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兩用“會”字為韻,昔人所無。後一韻為會稽之“會”,何疑焉。然誤為都會之“會”已久,雖名輩或承誤用之。又《南史?隱逸?褚伯玉傳》:“齊高帝手詔吳、會二郡,以禮迎遣。”
《隋書?元胄傳》:“文帝嚐於正月十五日與近臣登高。時胄不在,上即令馳召之。及胄見,上謂曰:‘公與外人登高,未若就朕也。’賜宴極歡。”正月十五日登高,不見他書,嚐考之韓退之有《人日登高詩》。
唐初,魏鄭公等撰《隋書》,以隋文帝之父名忠,故凡“忠”字皆謂之“誠”,謂死事之臣為《誠節傳》,書中凡忠臣皆曰“誠臣”。書作於唐,猶為隋避諱,驟讀之,殆不可曉。太宗詩雲:“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亦是避隋諱耳。
海南儋、崖諸郡出勒竹杖,大於澀竹,膚有芒,可以М爪。東坡雲“倦看澀勒暗蠻村”者是也。
嘉四友:王荊公、呂申公、司馬溫公、韓少師。
元四友:蘇子瞻、錢穆公、王仲至、蔣穎叔。
梅宛陵詩好用“案酒”,俗言“下酒”也。出陸璣《草木疏》:“荇,ソ餘也。白莖,葉紫赤色,正圓,徑寸餘,浮水上,根在水底,與之深淺。莖大如釵股,上青下白。煮其白莖,以苦酒浸之,脆美可案酒。”今北方多言“案酒”。
餘在蜀,見東坡先生手書一軸曰:“黃幡綽告明皇,求作白打使,此官亦快人意哉!”味東坡語,似以“白打”為搏擊之意。然王建《宮詞》雲:“寒食內人長白打,庫中先散與金錢。”則白打似是博戲耳,不知公意果何如耳?
王羲之之先諱“正”,故《法帖》中謂“正月”為“一月”,或為“初月”,其他“正”字率以“政”代之。
唐有一種色,謂之退紅。王建《牡丹詩》雲:“粉光深紫膩,肉色退紅嬌。”王貞白《娼樓行》雲:“龍腦香調水,教人染退紅。”《花間集?樂府》雲:“床上小薰籠,韶州新退紅。”蓋退紅若今之粉紅,而髹器亦有作此色者,今無之矣。紹興末,縑帛有一等似皂而淡者,謂之不肯紅,亦退紅類耶?
老泉布衣時,初未有名。雅安守劉太簡簡夫獨深知之,以書薦於韓魏公、歐陽文忠公、張文定公,辭甚切至,文亦高雅,今蜀人多傳其本,而東坡、潁濱二公獨無一語及太簡者。老泉集中,與太簡往來亦止有《辭召試》一書耳。如《與太簡請納拜書》,蜀人至今傳之,集亦不載。初疑偶然耳,久之又得老蘇所作《太簡墓銘》,亦不在集中,乃知編集時有意刪去。不知其意果何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