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魏國後,須賈越想越生氣,就把範雎在齊國受到齊王優待的事情告訴了丞相魏齊。魏齊認定範雎通敵賣國,就派人把他打得遍體鱗傷,肋骨斷了好幾根。範雎隻好假裝死去,直挺挺地躺在血泊中一動不動。仆人向魏齊報告時,他喝酒正喝得盡興,就揮揮手叫人用席子把範雎裹起來扔進廁所裏。這還不夠,他還讓家中的賓客輪番向席子上撒尿侮辱範雎。
等到天色暗下來,範雎悄悄睜開眼睛張望,見隻有一名卒吏在看守,便對他說:“我肯定活不了了,希望您能把我送到家裏,改天一定讓家人用重金感謝您!”卒吏見他可憐,又貪圖錢財,就把他送回了家裏。他的好友鄭安平把他藏了起來,還給他改名叫張祿。
後來鄭安平聽說秦國的使者王稽來到魏國,就把範雎推薦給了他。幾天後,王稽完成使命後偷偷地把範雎帶回了秦國。
不過,秦昭王對這些所謂的“名士”並沒有好感,認為他們都是憑著一張嘴混飯吃的,所以範雎一直沒有機會與秦昭王討論國事。後來他寫了一篇針砭時弊(2)的文章呈給了秦昭王,這才引起了秦昭王的重視。
秦昭王召他進宮麵談。他來到宮門口,看到秦昭王從對麵過來,絲毫沒有躲避的意思。旁邊的宦官急忙上前:“大王來了怎麼不回避?”範雎故意加大了嗓門:“秦國哪裏有大王,隻有太後和穰侯!”原來當時秦國的朝政都是太後和她的弟弟穰侯把持。雖然是諷刺了昭王,但是也說到了昭王的痛處,於是昭王就把他領進密室偷偷地商談國事。
就是在這間密室,昭王和範雎製定了“遠交近攻”、“強幹弱枝”的政策。在外交上,由近及遠,慢慢向東方推進;在內政上,則把穰侯趕出了朝廷,讓他回鄉養老,太後也被禁止幹涉朝政。這些措施讓秦國變得日益強大,君主的話也越來越有分量。
範雎還幫助昭王想出了反間計,使秦國在長平之戰中大獲全勝;昭王也因此越來越信任範雎,有的時候還會刻意地偏袒他。
範雎是一個有仇必報的人,他在秦國為了丞相被封為應侯,有了權利。因此在須賈出使秦國的時候,範雎當著眾大臣的麵狠狠羞辱了他一番,還讓他轉告魏王,如果不把魏齊的人頭交來,就派人滅了大梁,魏齊聞訊丟了相印投奔了平原君。秦昭王知道範雎曾經受過的侮辱之後,發誓要為他報仇,就設計把平原君騙到秦國扣了下來,要求趙國用魏齊的頭來換,走投無路的魏齊隻好自殺了。
雖然範雎有仇必報,但是別人的恩情他也沒有忘記過。他向秦昭王推薦了曾經救過他的鄭安平和王稽,但是這兩個人能力有限,很給範雎丟臉。鄭安平領兵打仗,兵敗竟然投降了,範雎為此很內疚。秦昭王為了保護範雎,頒布命令:“不許任何人提鄭安平的事情,否則按照叛國罪論處。”
範雎為秦國立了大功後選擇功成身退,是秦國難得的得享善終的丞相。
(1)選自《史記·範雎蔡澤列傳》。
(2)針砭時弊:砭,古代治病的石頭針。時弊,當前社會中存在的不正之風、惡劣習氣等。意思是像醫病一樣,指出時代和社會問題,求得改正向善。
蔡澤代範。(1)
“奪君相位者,蔡澤是也。”這句話是範雎的繼任者蔡澤說的,他是個很有自信的人,短短的一段對話,他就讓範雎把丞相之位心甘情願地讓給了他。
蔡澤是燕國人,曾經周遊列國想謀取官職,但是一直沒有得到重用。一天,他找人相麵,問道:“你看我這個人怎麼樣?”那個人上下打量了一番,然後說:“朝天鼻,端肩膀,凸額頭,塌鼻梁,羅圈腿。我聽說聖人都貌相不佳,大概就是說的先生您吧?”蔡澤知道他是在跟自己開玩笑,就張狂地說:“富貴不用提,那是我本來就有的,我想知道的是壽命的長短。”相麵的人說:“先生的壽命,從今以後還有43年。”蔡澤笑著表示感謝,對他的車夫說:“我手抱黃金大印,腰係紫色絲帶,在人前備受尊重,享受榮華富貴,這樣的生活能過43年,應該滿足了。”車夫看了看他沒有說話,知道主人又在亂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