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文明。從“三皇五帝”開始算起,中華文明已經靜靜流淌了五千多年。
從茹毛飲血的時代一路走來的中華民族,在延續生命的同時還創造出了無比燦爛的中華文明。在五千年的曆史中,既出現過留下豐功偉績的英雄人物,也有很多自私自利的齷齪小人。縱觀整個曆史,為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既有昏庸無能的帝王、英明神武的首領,也有犯顏直諫的忠臣、幽默詼諧的小人物,還有很多隻在書中看到過的刺客……他們都隻是曆史長河中的一個小水滴,但無數的他們會聚到一起,就成了曆史的滾滾洪流,推動著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史記》是由我國漢代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我國曆史書籍中的佼佼者。它穿越時空而來,把一個個形象生動的曆史人物惟妙惟肖地展現在我們麵前,將上古時期的“五帝”到漢武帝期間三千多年的曆史一一記錄下來。這是古人留給我們的一筆極為寶貴的財富,我們不僅要好好珍惜,還要啟動智慧之門,汲取其中的精神和力量。
遺憾的是,由於時代和語言的局限性,現在的中小學生對古典文學缺少興趣,加之閱讀能力有限,從而使他們很難充分享受古典文學帶來的樂趣。本書以此為出發點,從《史記》中精選了一部分富有趣味的故事,旨在引起廣大中小學生對曆史的興趣,從而更深刻地了解源遠流長的華夏史。
本書首先介紹了關於《史記》的史學和文學價值,令小讀者能夠在後麵的閱讀中欣賞到《史記》獨特的藝術性;然後以朝代順序講述各個曆史故事,使小讀者可以在具有趣味性的閱讀中了解各個朝代的曆史。在書的最後,編者還列出了主要帝王的在位時間和重要曆史事件的時間表,以方便小讀者進行相關的檢索和查閱。
此外,書中還對提到的曆史知識進行了必要的擴充,選擇了一些傳說、民間故事來增加閱讀的趣味性。此外,本書還會在文章中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小讀者深入思考,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而不是一股腦地把既有的結論填進腦子裏。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唐太宗李世民也說過:“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小讀者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可能為其中某個故事哈哈大笑,也為其中某個人物的悲慘遭遇默默垂淚,但是當合上這本書的時候,希望小讀者們從中獲得豐富的知識。
現在,讓我們一起展開這幅瑰麗的曆史畫卷,徜徉在曆史的長河裏吧!
引言: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由漢武帝時期的史官司馬遷所著,記載了從黃帝到漢武帝3000多年的曆史變遷。它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塑造了眾多形象鮮明的人物,不僅是中國史書中的上乘之作,也代表了中國古代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本章簡要介紹了司馬遷的生平、著《史記》的過程以及《史記》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
千古太史公——司馬遷
太史公是這樣煉成的。(1)
司馬遷的《史記》總是被後人稱頌,魯迅先生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史記》不僅是史書的典範,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由此,我們不禁要問;作者司馬遷究竟是何方神聖呢?
“昔在顓頊,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至於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後也。當周宣王時,失其守而為司馬氏。”這是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的一段自我介紹。
這段話主要介紹了司馬家族作為史官的“光榮曆史”。據說這個家族作為史官的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那時候還是黃帝的孫子顓頊帝統治天下,他任命一個叫做重的人掌管天文,另一個叫黎的人負責掌管地理;一直到夏商時期,重黎的後代仍然是掌管天文地理的官員。到了周朝,重黎氏的後代中出了一個叫休甫的人,他做了一個司馬的官,從那以後整個家族就改姓司馬了。
周宣王以後,司馬家好幾代人都做史官。周朝內亂之後,司馬氏離開都城,逐漸散布到全國各地。
司馬遷的祖先曾經棄文從武,但是到了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這一代,又做起了史官,並且成了大漢王朝一個很重要的官員——太史令。司馬談一直有一個遠大的理想,就是把中國幾千年的曆史梳理清楚,編寫一部規模空前的曆史巨著。為了這個目標,他一直在努力。自從做了太史令,他就一直在搜集史料,為編寫這部史書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