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大白話夾雜著謎語後,季明隻覺得神魂仿佛飄了起來,身體卻停留在原地,以一種上帝視角俯瞰著。
[大宋王朝,蜀郡青城山]
[你是綿竹縣的良家子弟出身,七八歲時身染重疾,被青城山上的老道士救下,此後便入了道觀,暫為一員道童]
視線一轉,季明感覺自己瞬間小了幾十歲,與眼前哭哭啼啼的夫妻道別,跟在一個穿道服的老人身後,步履蹣跚的朝著山路走去。
MD,扯這麼文縐,搞半天是模擬器。
[幾日後,你正式拜了老道士為師,成為了清風觀的道童,開始摸魚打混]
[山上的日子很是無聊,除了偶爾些富貴人家路過此地舍些香油錢,餘下的時間,你大部分都在後山亂逛,逮雞捉兔]
[老道士很隨和,對你並無什麼限製,隻是教會你做人的道理,便不再管束,偶爾還會塞你幾個銅錢,讓你去集市解解嘴饞]
“師父,道士也能喝酒嗎?”
季明不自覺的張口問道,被老人不屑的瞧了一眼,悠哉悠哉的說道: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修了半輩子道,喝兩口怎麼了?”
說著,他拿起腰間的酒壺,咕嚕咕嚕又是灌了兩口,臉上露出了通暢的表情。
[你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在之後的幾年裏也染上了這個毛病,時常和老頭在月下對酌,還得配上三兩灼肉]
(心念豁達,增加些許悟性)
[舒服的日子過了幾年,在你十六歲那年,麵色凝重的老道士找到你,鄭重地將道觀托付給你,自己則是負劍下山]
[你問他什麼時候能回來,老道士卻說,自己大限將至,應當是回不來了]
[你無言以對,隻能為他的酒壺灌滿了酒,親自將他送到了山腳]
[此後,你就成了清風觀的孤家寡人]
[直到幾年後,你才從上香的富家子弟口中得知,江淮的采石磯附近,曾有一老道隨軍征戰,據說是死於一場反攻]
[你並多言,隻是偶爾在飲酒時,會對著庭院的枇杷樹發呆]
一幅幅場景在季明的眼前閃過,但大多都如走馬觀花般短暫,並未過多停留。
直到……
[這一天,你在清理完道觀後,鬼使神差的來到了後山,在孩童時期的一處小溪坐下,靜靜看著麵前清澈的流水]
[忽的,一個木盆從眼前劃過,隨之響起的還有嬰兒的啼哭聲]
[你眼疾手快的撥過木盆,湊近一看,隻見一個穿著破兜肚的女嬰趴在裏麵,身旁是撒掉的羊奶,因為喝不到奶而嚎啕大哭]
[說來也巧,等你小心翼翼的抱起女嬰時,這個小家夥哭聲突然就止住了,開始好奇的用小手抓你的臉]
[這年頭百姓的日子並不好過,雖說遠離了戰火,但朝廷卻以此為據,加大了對蜀郡的稅收]
[猶豫了良久,你還是忍不下心,決定收養這個小家夥,等過幾年再做打算]
“我想想……就叫你世心吧。”
季明自顧自的說道,捏了捏小家夥的臉,對方卻是不給麵子,對著他的臉使勁作賤,沾了一臉的口水。
而此時,透過上帝視角,身處其中的季明已經大致猜到了流年回溯的情況,也大致明白了這個流年回溯的作用。
神魂交融畢竟是雙方的事,如果隻靠身子,進度實在緩慢,這個類似模擬器的東西,應該能起到增進感情的作用。
不過,這故事怎麼一股悲情味?
事實也如季明所料,之後流年回溯的情況更是讓人難繃。
(原諒作者學藝不精,實在想不到怎麼在原主活著的情況下增進感情,就淺淺加了這個劇情,用來填補之後的日常)
(但願不會被當成水文……寶子們也可以說下能不能接受這種劇情,作者好及時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