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位團隊的領導者,不但要有保護自己的藏身之道,還要有保護團隊的能力,這方麵劉邦就做得很好。劉邦的軍隊其實是一支在不斷的失敗中走過來的團隊,所以劉邦在屢敗屢戰中已經修煉成了一套能夠使團隊很好地生存和發展的智慧。很多時候,在團隊實力不如敵人時,團隊的領導者就一定要學會欺騙敵人,令團隊都能“藏身”,從而有效地保護大家。
在劉邦和項羽的交戰史裏曾發生過這樣一件事,很能說明劉邦是如何深諳“藏身之道”的。
話說楚漢雙方打了三年,一直在對峙中,誰也拿對方沒有什麼辦法。項羽是急性子脾氣,他認為必須要在短時間內打敗劉邦,奪得天下,才是上策。於是,他派人去給劉邦下戰書:“自從秦朝被滅掉以來,天下就沒有太平過。放眼望去,百姓生靈塗炭,路有屍骨無數,這都是因為你我在爭天下的緣故。現在,為了不再讓全天下的老百姓受戰火煎熬之苦,我願意和你找個地方,單槍匹馬地決一死戰。誰贏誰得天下!”
劉邦看了戰書後哈哈大笑:“項羽呀,項羽,武夫就是武夫。如果真像你說的那麼簡單,天下早已平定,還需要帶什麼兵馬呢?”接著,他對來使說:“回去轉告你家大王,我隻鬥智,不鬥力。”
項羽聽了派去的使者帶回來的消息後,大怒道:“劉邦你這個市井之徒,無恥的老混混,簡直是欺我太甚!我要將你碎屍萬段!”於是,他領兵隔著廣武澗與劉邦對話。兩人對話了半天,項羽口才沒有劉邦那麼好,所以他被說得無還口之力後,火冒三丈,隨即抽出了一支箭,拉滿弓射向了劉邦。
劉邦應聲倒地,胸前很快冒出了血。劉邦的下屬們都大驚失色,但劉邦叫眾人千萬不要聲張,同時自己拔出了佩刀,迅速砍斷了箭。他不讓眾衛士攙扶,而是自己站在原地,對著項羽哈哈大笑道:“你的箭傳說有萬鈞之力,能射到天上,怎麼今天卻隻射到了我的腳趾頭?憑你這樣的能耐,又談何跟我鬥力?”
愛麵子的項羽被劉邦說得非常慚愧,便撤兵回營了。
等項羽走了後,劉邦因為胸口流血太多,終於堅持不住,一頭栽到了地上。但他還是強打精神去安撫士兵們,並告訴他們,項羽的箭失了準頭兒,隻是射到了自己的腳趾頭上,自己受的這點傷根本不礙事。漢軍一聽老天爺都在保祐自己的主子,立時歡聲雷動,並很快傳到了項羽的軍營裏。於是,項羽放棄了偷襲漢軍的計劃。
劉邦夠能忍!他不但能夠在精神上忍辱負重,如果現實需要,他還能夠忍受肉體上的致命傷痛。這一次他強忍傷痛,用一番高超的表演,成功地騙到了項羽,使對方退軍,這一藏身之道,可真是很實用很高明很強大!
2、藏身的終極智慧: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如果要找一個劉邦演繹的故事來作為說明“學會藏身,等待時機”,那麼“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肯定是非常有力的案例。
在秦朝剛剛被推翻時,項羽、劉邦以及其他參加反秦戰爭的各路將領,都聚集在了一起,商議勝利以後大家怎麼樣割據國土。當時,勢力最強的項羽企圖獨霸天下,於是他表麵上主張大家分地封王,還擅自作主的給大家一個一個地封立王號、分配領地。其實,項羽內心裏早已開始盤算,將來怎樣一個一個地把他們消滅。他對一般的將領並不怎麼放在心上,惟獨對劉邦比較顧忌,因為他清楚,最難對付的對手就是劉邦。當初大家一起反秦時曾有約定,誰先攻下秦都鹹陽,誰就在關中為王。沒想到最先進入鹹陽的偏偏就是這個劉邦。
關中是秦朝的本土,經過秦朝多年的大力經營,不但物產豐富,在軍事上也易守難攻,所以項羽肯定不想讓劉邦當關中王的。最後,他自作主張地把劉邦封到了漢中,讓他當漢王。他的目的是,將劉邦“關”進偏僻的巴蜀和漢中去,讓其自生自滅。為了不讓劉邦有機會殺回關中和中原,他還把關中劃分為了三部分,分給秦朝的降將章邯、司馬欣和董翳,以便阻塞劉邦向東發展的出路。最後,項羽將自己封為西楚霸王,掌管天下九州,擁有長江中、下遊和淮河流域一帶的廣大肥沃之地,以彭城為都城。
對於項羽如此分配自己,劉邦當然很不服氣,但這時的項羽,勢力大到劉邦連反抗的資本都沒有,所以劉邦隻好忍隱不發,學會藏身,以便積蓄力量,等待時機。其他將領對於自己所得的更小的地盤也都不滿,可是懾於項羽的威勢,大家都不敢違抗,隻得聽從支配,各就各位去了。
劉邦憋著一口氣,心情不爽地帶著人馬開往漢中的政治中心南鄭。在路上,他采納了張良的計策,把一路上走過的幾百裏棧道全部燒毀。棧道是在險峻的懸崖上用木材架設的通道。燒毀棧道的一個目的是為了便於防禦,而更重要的目的是為了迷惑項羽,使他以為劉邦真不打算出來了,從而放鬆對劉邦的戒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