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譯經大隨(1 / 3)

大隋錄者。我皇帝受命四天護持三寶。承符五運宅此九州。故誕育之初神光耀室。君臨已後靈應競臻。所以天兆龜文水浮五色。地開泉醴山響萬年。雲慶露甘珠明石變。聾聞瞽視喑語躄行。禽獸見非常之祥。草木呈難紀之瑞。豈唯七寶獨顯金輪。寧止四時偏和玉燭。是以金光明經正論品雲。因集業故得生人中。王領國土。故稱人王。處在胎中諸天守護。或先守護然後入胎。三十三天各以己德分與是王。以天護故稱為天子。赤若之歲黃屋馭時。土製水行興廢毀之。佛日火乘木運啟年。號以開皇。可謂法炬滅而更明。否時還泰者也。其冬即有沙門智周等。齎西域梵經二百六十部。膺期而至。敕旨付司訪人令翻。二年仲春即便就譯。季夏詔曰。殷之五遷恐民盡死。是則以吉凶之士。製長短之命。謀新去故如農望秋。龍首之山川原秀麗。卉物滋阜宜建都邑。定鼎之基永固。無窮之業在茲。因即城曰大興城。殿曰大興殿。門曰大興門。縣曰大興縣。園曰大興園。寺曰大興善寺。三寶慈化自是大興。萬國仁風緣斯重闡。伽藍鬱跱兼綺錯於城隍。幡蓋騰飛更莊嚴於國界。法堂佛殿既等天宮。震旦神州還同淨土。沙門濟濟。習六度以熏心。信士詵詵。修十善以為行。四海以之靜浪。九服所以息塵。故地德既其顯丕。天休自然暢朗。白鹿已見麒麟將降不遙。蒼烏既翔。鳳凰來儀非遠。於是鼓腹黃齒。爭買隻陀之園。擊壤青衿。競聚育王之土。浮圖於焉間發。寶刹閦爾星羅。見即僧尼將二十萬。支提寺宇向出四千。凡諸譯經婆羅門道俗並見緝綴。此方緇儒十有九人。所翻新文及維舊本論傳法戒合七十五部四百六十二卷結為皇隋大興錄目。流之遐代永作楷模。同軌光揚長存不朽。冀將來哲乘此踵修。庶述三寶之神功。遍娑婆而敷演。弘千佛之教法。曆賢劫而無窮

大隋洋川郡守曇法智 一部(一卷經

沙門毗尼多流支 二部(二卷經

沙門那連提耶舍 八部(二十八卷經

沙門釋僧就 一部(六十卷經

沙門闍那崛多 三十一部(一百六十五卷經

沙門釋法上 三部(四十三卷經及錄

沙門釋靈[示*穀] 八部(三十卷論記

沙門釋信行 二部(三十五卷三階記

沙門釋法經 一部(七卷錄目

沙門釋寶貴 一部(八卷經

沙門釋僧粲 一部(一卷論

沙門釋僧琨 一部(三十一卷雜記

沙門釋彥琮 六部(九卷論傳錄

沙門釋慧影 四部(二十七卷智度解及論

廣州司馬郭誼 一部(二卷

儒林郎侯君素 一部(十卷傳

晉王府祭酒徐同卿 一部(二卷論

翻經學士劉馮 一部(一卷內數術

敕有司撰 一部(十卷眾經法式

大隋業報差別經一卷(開皇二年三月譯是第二出。與罪業報應經大同小異

右一部一卷。元魏世婆羅門優婆塞瞿曇般若流支長子達摩般若。隋言法智。門世已來相傳翻譯。高齊之季為昭玄都。齊國既平佛法同毀。智因僧職轉作俗官。冊授洋州。洋川郡守大隋受禪。梵牒即來。顯佛日之重興。彰國化之冥應。降敕召智還使譯經。即於大興善寺翻出。智既妙善隋梵二言。執本自翻無勞傳譯。大興善寺沙門成都釋智鉉筆受。文辭詮序義理。日嚴寺沙門趙郡釋彥琮製序

象頭精舍經一卷(開皇二年二月譯。第二出。與伽耶山頂經體同名異

大乘方廣總持經一卷(開皇二年七月譯

右二部二卷。北天竺烏場國三藏法師毗尼多流支。隋言滅喜。既聞我皇興複三寶。故能不遠五百由延。振錫巡方來觀盛化至止。便召入令翻經。即於大興善寺譯出。給事李道寶般若流支次子曇皮二人傳譯。大興善寺沙門長安釋法纂筆受為隋言。並整比文義。沙門彥琮並皆製序

大方等日藏經十五卷(開皇四年五月起翻。五年二月方訖。沙門智鉉道邃慧獻奉朝請庾質學士費長房筆受文義出大集

力莊嚴三昧經三卷(開皇五年十月出。費長房筆受

大莊嚴法門經二卷(開皇三年正月出沙門智鉉筆受。與文殊師利神力經勝金色光明德女經大淨法門經體大譯同名異

德護長者經二卷(開皇三年六月出。沙門慧琨筆受。一名屍利崛多長者經與申日兜本經月光童子經體大同譯名異) 蓮華麵經二卷(開皇四年三月出

大雲輪請雨經二卷(開皇五年正月出。是大雲經第一百品

牢固女經一卷(開皇二年十二月出

百佛名經一卷(開皇二年十月出上四經六卷。並沙門尋獻筆受

右八部二十八卷。北天竺烏場國三藏法師高齊昭玄統那連提耶舍。隋言尊稱譯。舍少出家。五天遊四。大小諸國經六十餘。但是釋迦勝跡處所無不必踐。既窮南海還反北天。複之茹茹。逢彼。國破。因入鄴都。正值文宣。時始四十。舍之骨梗頗異奇倫。緣是文宣偏所待遇籍甚。既著理此統焉。時亦出經。備齊世錄。齊被周滅仍憩漳濱。開皇元年新經至止。敕便追召。二年七月傳送到京。見勞殷勤。即勒安處大興善寺。給以上供為法重人。其年季冬就手翻譯。沙門僧璨明芬給事李道寶學士曇皮等。僧俗四人。更遞度語。京城大德昭玄統沙門曇延昭玄都大興善寺主沙門靈藏等。二十餘德。監掌始末。至五年十月勘校訖了。舍九十餘矣。至九年而卒。有別傳。所譯之經並沙門彥琮製序

新合大集經六十卷

右一部六十卷。招提寺沙門釋僧就。開皇六年新合。就少出家專寶坊學。依如梵本此大集經凡十萬偈。若具足翻可三百卷。見今譯經崛多三藏口每說雲。於闐東南二千餘裏。有遮拘迦國。彼王純信敬重大乘。諸國名僧入其境者並皆試練。若小乘學即遣不留。摩訶衍人請停供養。王宮自有摩訶般若大集華嚴三部大經。並十萬偈。王躬受持親執鍵鑰。轉讀則開香花供養。又道場內種種莊嚴。眾寶備具。兼懸諸雜花時非時果。誘諸小王令入禮拜。彼土又稱。此國東南二十餘裏。有山甚嶮。其內安置大集華嚴方等寶積楞伽方廣舍利弗陀羅尼華聚陀羅尼都薩羅藏摩訶般若八部般若大雲經等。凡十二部皆十萬偈。國法相傳防護守視。兼雲有三滅定羅漢。在彼山窟寂禪冥衛。半月一月或有僧往山為羅漢淨發。信哉神力固當實焉。須發剃還生入滅定不動。難思議福地獲此寶任持。所冀今來明王睿主。種賢紹聖。弘法化君。寫以傳流。所統之內聞善尚傳。故因敘載。然去聖將遠凡識漸惛。不能總持隨分撮寫。致來梵本部夾弗全。略至略翻廣來廣譯。緣是前哲支曇所翻及羅什出。或二十七。或複三十。或三十一卷軸匪定。就既宣揚每恒嗟歎。及睹耶舍。高齊之世出月藏經一十二卷。至今開皇複屬耶舍譯日藏經一十五卷。既並大集廣本舊品。內誠欣躍。即依合之成六十軸。就雖附入未善精。比有大興善寺沙門洪慶者。識度淵明。奉為皇後檢校抄寫。眾經兩藏遂更正就。所合名題甚為整頓。又今見翻。其間尚有是大集分。略撮都訖應滿百卷。於本梵文三分將一。且夫土石末為細塵。無自持之力。及其結為坤阜。有生載之功。況條離林希盛榮。流舍源求廣潤。而可得乎。我皇帝之挺生。應天時順地理。九州離隔出三百年。十萬偈分將踰千祀。散經還聚。聚光大集之文。別壤遂通。通顯大興之國。非夫位握金輪化弘方等。先皇前帝弘化闡法。其孰並斯焉

佛本行集經六十卷(開皇七年七月起手。十二年二月訖功。沙門僧曇學士費長房劉憑等筆受。沙門彥琮製序

法炬陀羅尼經二十卷(開皇十三年四月起手。十六年六月訖沙門道邃等筆受

威德陀羅尼經二十卷(開皇十五年七月起手。十六年十二月訖沙門僧琨等筆受

諸佛護念經十卷(開皇十四年十月起手。十二月訖沙門僧曇筆受

五千五百佛名經八卷(開皇十三年八月翻。十四年九月訖。沙門僧曇等筆受

賢護菩薩經六卷(開皇十四年十二月起首。至十五年二月訖。沙門朗芬等筆受

賢善住天子所問經四卷(開皇十五年四月翻沙門道密等筆受

觀察諸法行經四卷(開皇十五年四月二十四日翻。五月二十五日訖。學士費長房筆受

四童子經三卷(開皇十三年五月翻。七月訖。沙門僧琨筆受

諸法本無經三卷(開皇十五年六月翻。七月訖。學士劉憑等筆受

虛空孕菩薩經二卷(開皇七年正月翻。三月訖。沙門僧曇筆受沙門彥琮製序

月上女經三卷(開皇十一年四月翻。六月訖。學士劉憑筆受。沙門彥琮製序

善思童子經二卷(開皇十一年七月翻。九月訖。學士費長房筆受。沙門彥琮製序

移識經二卷(開皇十一年十月翻。十二月訖。學士費長房筆受

譬喻王經二卷(開皇十五年五月翻。六月訖。沙門道邃等筆受

發覺淨心經二卷(開皇十五年九月翻。十月訖。沙門僧琨等筆受

一向出生菩薩經一卷(開皇十五年十一月翻。十二月訖。沙門僧曇筆受。沙門彥琮製序

大威燈仙人問疑經一卷(開皇六年正月翻二月訖。沙門道邃筆受。沙門彥琮製序

文殊屍利行經一卷(開皇六年正月翻。二月訖。沙門僧曇筆受。沙門彥琮製序

八佛名號經一卷(開皇六年五月翻。六月訖。沙門道邃筆受。沙門彥琮製序

希有校量功德經一卷(開皇六年六月翻。其月訖。沙門僧曇筆受。沙門彥琮製序

善恭敬師經一卷(開皇六年七月翻。八月訖。沙門僧曇等筆受。沙門彥琮製序

如來方便善巧咒經一卷(開皇七年正月翻。二月訖。沙門僧曇等筆受。沙門彥琮製序

不空罥索觀世音心咒一卷(開皇七年四月翻。五月訖。沙門僧曇等筆受。沙門彥琮製序

十二佛名神咒除障滅罪經一卷(開皇七年五月翻。其月訖。沙門僧琨筆受。沙門彥琮製序

金剛場陀羅尼經一卷(開皇七年六月翻。八月訖。沙門僧琨等筆受。沙門彥琮製序

諸法最上王經一卷(開皇十五年十一月翻。四月訖。沙門明芬等筆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