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劉威對老丈人出的難題開始有些傷腦筋了,可這事還就真算不上怎麼國家大事,還真不好找人商議。
算來算去,在宗教方麵有發言權的,就隻能是因為秦嵐的緣故沒有跟隨大軍出征的老道青陽子。眼下這老道可是享了自己孫女的福,被劉威安置在成都城內青羊宮中。不過說起來這老道的道號也真是起得有水平,起個道號叫青陽子,想來是希望將來入住青羊宮的。
當然,以劉威的身份,自然是不能上門去求教的。
作為道家的上仙,絕對沒有自損威望和身份去向一個晚輩中的晚輩請教關於道釋之爭的問題。因此劉威很聰明的讓秦嵐帶著她爹的家信去探望了一下,也沒交代秦嵐去打探什麼消息,靜觀其變為好。
結果秦嵐帶回的消息是,青陽子看了家書之後怒發衝冠,抬掌拍散了一張上好的紅木椅子後居然氣病了,還到了抱恙臥床的地步。劉威大汗之下,這下算是知道青陽子這個老國丈八成也是靠不住了,隻能悻悻然派了禦醫前往探望整治,然後自己想辦法拿主意。
而另一方麵,自從劉威下旨讓百官商量到底是用孔元還是用漢元的問題後,朝會卻是讓人愕然的冷火了下來。五天一次的朝會,按照以往的慣例總會有官員提出些雞毛蒜皮的事來打嘴仗,一幫子人不分彼此地總要在大殿上鬥上幾個回合最後讓劉威聖裁。可自從劉威的旨意發下去之後,連續幾次大朝會上大臣們幾乎都是一種敷衍的態度來開會。基本上都是簡單的提交幾個議題,並且在大家有商有量的討論並且得到比較中肯的公識之後立馬就散會了。
劉威當然知道他們在醞釀著大動作,並且還是相當大的那種,估計這些人正在絞盡腦汁地按照自己的要求用白話文寫什麼萬言書、十萬言書、百萬言書。要知道不論是用漢元還是用孔元,如果成功,那麼勸導劉威指定曆法的上疏奏章很有可能將會被翻印成書,流芳後世,因此大臣們想寫出一部不下於《春秋》、《史記》的奏章來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連續三次朝會過去都沒動靜,這就讓劉威納悶了。
雖然他的新兵種“皇家近衛軍”的征兵初選工作正展開的如火如荼,雖然心無旁騖的大臣們沒有人為地設置什麼障礙,雖然各方麵的籌備工作都進行得有條不紊,可大臣們如此冷靜和理智的不做任何反應和表態,還是讓劉威從心裏升出了擔憂。
乘著丁昌和王羌難得一見的聯袂來禦書房彙報工作,劉威很是熱切的留二人吃飯,並且在席間微微的探了探口風。這才知道了幾個驚人的消息:第一個讓劉威驚訝的消息是,群臣們確實都在寫書。甚至丁昌他爹的那本關於建議使用漢元的奏章都已經寫了差不多五萬字了,還有傳言說支持孔元那派的人聯名撰寫的奏章已經突破了十萬字大關。不過看樣子十萬字卻是還有意猶未盡之意,這些人還在到處邀集名士大儒,估計至少得給劉威整出個百萬字的奏章來。
而第二個讓劉威驚訝的是,大臣們的派係又分裂了。眼下估略算去已經是六派:挺孔派、反孔派、挺漢派、反漢派、挺皇派和挺神派。
挺孔反孔、挺漢反漢這四個派係劉威還好理解,但這個挺皇派和挺神派可就讓劉威有些哭笑不得了。挺皇派自然挺的是皇帝,這派人的主張是國號和年號還是應該以皇帝的名義來命名,畢竟這是自三皇五帝之後通用的國際慣例,不應該違背。而挺神派可就牛逼了,他們要挺的神可不是劉威,而是人王伏羲,也就是玉皇大帝。
這派人直接就是被劉威當日那個神話傳說搞醉的。
他們覺得既然劉威是玉皇大帝,也就是人王伏羲派下凡間來重整乾坤的上仙,那麼使用的曆法自然是應該往天上地下,身份最崇高最尊貴的玉皇大帝身上靠了,要知道劉威這麼一個牛逼的人,也不過是玉皇大帝他老人家派下來的一個人帝而已。
所以,既然要該用曆法,自然是用“天曆”了。
然後,這六派人又搞起了和縱聯橫,在互相幫忙牽製不同見解者的同時又各自找機會抽冷子挖別人的牆角。、最後就是這三派人不鬧事的關鍵原因之四:除了挺皇派外,另外三派的人都沒能把各自曆法給計算出來。
聽到了這個原由,劉威腦門上的汗當時就下來了。他可是還記得當初自己講神話時的說辭,就算他不記得了,那本《蜀山手紮》上也記得清清楚楚,如果挺神派真能得勝,那什麼玉皇曆、人王曆、伏羲曆或者幹脆直接就叫“天曆”的曆法,不得要上萬年?
想想也是啊,他劉威再牛,能牛得過玉皇大帝嗎?
這可真是冷汗、暴汗、大汗、瀑布汗、成吉思汗呀……
www.cmfu.com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