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開元元年十一月初五的這場大雪,一直持續到了當天半夜。幸運的是,成都府的公安軍巡查及時,房屋雖然倒塌了數十間之多,但卻沒有引起什麼重大的傷亡。
十一月初六日,趙彥呐大軍過武寧,初七日過忠州。初八日抵達豐都之時卻遭遇大寒,天降暴雪,直至初十日這才抵達涪州。(今涪陵市)
其時已經抵達瀘州,正欲與守城知州商議獻城之事的曹正得知趙彥呐大軍因為天寒而被迫止步於涪州時,當即下令連夜放舟重慶府。隻是一日一夜時間,便搶先趙彥呐一日時間抵達重慶。其時重慶知府已然得知趙彥呐將至,不願歸降,曹正當即命人將隨舟帶來的天威神炮組裝起來,隻是兩枚天雷便將重慶南門轟塌,其時正在城門樓上指揮的知府大人和守將,雙雙被轟殺至渣。餘人見狀,自然知曉了天威不可輕犯,旋即投降獻城。
半道上得知曹正已下重慶,扼守了長江水道的趙彥呐當既大駭,居然連夜退回了涪州,一時間兩軍便在重慶與涪州之間對峙起來。
其後,嘉定至重慶沿江的城池,在聽聞了曹正喚來雷神以兩道天雷轟塌成都南門城門樓的“神跡”之後,紛紛獻城、獻舟、獻銀、獻糧不表。不過五日時間,便有近萬部隊沿長江輸送重慶,終於使得重慶府的駐軍能與趙彥呐的五萬大軍相當。
而竄入藏地的蒙軍日子也不好過,起先他們一路殺掠,倒也收集了些許糧草,又劫掠了幾個吐蕃人的部落,抓了些驅口和備了些禦寒的帳篷衣物。可誰知道,當石泉的商貿司掛牌成立之後,一顆蒙人腦袋可換五斤好茶,兩斤精鹽和半把兵器的繳令竟然流傳得比蒙人行軍還快。
雖然吐蕃已弱,並無強軍可與蒙人抗衡,但久居藏地之人,多是靠山吃山的獵戶好手。且蒙人殘暴,一路逃竄之時也不忘多造殺戮,吐蕃各部自然都是同仇敵愾,就算劉威不拿鹽茶兵器誘之,他們也要與蒙軍搏殺。於是,當各部確認了蒙軍確實在成都城下大敗,且鹽茶兵器換頭顱的消息屬實之後,自是紛紛行動起來。
雖然他們無法與蒙人正麵對抗,但設陷埋伏,偷獵幾個頭顱之事卻是拿手的活兒。
而千裏之外的臨安城內也不如何安生,當劉威在成都城下大敗蒙軍,殲敵十萬,生俘五萬的消息傳到金鑾殿上之時,趙昀同誌當即就痙攣了(金鑾=痙攣)。羊角風發作的小趙同誌當時就口吐白沫倒在了金鑾殿上,一時間整個大殿猶如炸營一般混亂,甚至還有幾員老臣更是以頭槌柱,高呼什麼“國之將亡,氣數已盡”。且不說這些大臣如何表現,就說經過整治之後並且稍微有些好轉的小趙,卻又看到了賈似道特別獻上的一厥新詞,正是劉威血戰成都那日所做,趙昀讀到:“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隻識彎弓射大雕。”時,就“噗嗤”一聲狂噴鮮血,再次昏死過去。
而遠在和林的蒙古帝國行政中心,這邊出現的情況又與之不同:窩闊台聽聞成都戰敗,兒子闊端戰死,十萬大軍盡滅的消息之後,虎的一下就將手中的鐵木馬鞭一折兩斷,又飛起一腳將身後的龍椅揣翻之後,便拂袖而去。而滿朝的蒙古王公更是“哐啷哐啷”的拔出各自的武器,叫囂著要帶軍殺到成都,將劉威碎屍萬斷。惟有宰相耶律楚材對眼前的情況熟視無睹,隻是拿著夾在軍報之中的一張便簽細細品讀,那便簽之上赫然正是劉威戰時所做的那厥詞。
耶律楚材手上微微用力,將那便簽扯碎,在心裏讚了一句:“好!好一個‘數千古風liu人物,還看今朝。’”之後,也不管朝堂之上還在拿著兵器猶如跳大神般呼喝著的蒙古王公臣眾,自是去也。
大漢開元元年十一月十六日,上吉日。
這日一早,成都東門外就自聚集了數萬民眾。原因是今日有張士元、張彬父子即將代表大漢,分別出使蒙古與大宋。
更讓人驚奇的是,這次出使大宋的使者,竟然是一名十歲的小兒。因此得到消息的民眾們自是早早的就來到城外等候,更有一些百姓還自備香案,也不知道這香案是為了給張氏父送行之用,還是為了祭拜仙人劉威。
巳時初刻,陛下劉威與張氏父子同乘一駕三十六人共抬的肩輿出得東門,來到城前官道十裏處相送。原先官道旁本有十裏亭,無奈蒙軍攻城之時將其拆去。如今隻好以布幔草草搭建了一處帳幕,作為送行之所。
劉威看著眼前這一大一小父子倆,不由回想起當日出山之時相遇之景,那時父子二人正好被蒙人追殺,張士元穿著青色長衫被蒙軍騎士追趕的情景似乎還曆曆在目。沒成想,不過兩月時間,現如今他們父子兩人卻是即將要名動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