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裏的經商之道
即使在今天,當我們談論到道德時,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論語》仍然起著至關重要的參照作用。對於這一點,相信讀過的人應該是深有體會。
論語與算盤,乍一看,兩者似乎風馬牛不相及,八竿子都打不出什麼關係來。可是,在我看來,算盤因有了《論語》而打得更好;而《論語》加上算盤才能讓讀者悟出真正的致富之道,它們二者息息相通,缺一不可。關係可以說是,遠在天邊,近在咫尺。
在我70歲時,一位友人送給我一幅畫。畫的一邊畫著論語與算盤,另一邊則畫著一頂大禮帽和日本刀。有一天,學者三島毅先生來拜訪我,看了這幅畫,覺得很有趣,就說:“我是熟讀《論語》的人,你是專攻算盤的人,既然現在這專攻算盤的人都已經開始鑽研起《論語》來了,那我這熟讀《論語》的人也不得不好好研究一下算盤了,我要和你一起努力,一定要讓它們二者緊密地結合起來。後來,他還專門就論語與算盤的關係,寫了一篇文章,並且列舉了很多事實和證據,來說明道理、事實和利益三者的一致性。
我一直都認為,人隻有懷著一種強烈的不斷進步的欲望,才能成功。那些隻會整天空談理想、愛慕虛榮的人是很難有什麼作為的。所以,我希望政界和軍界能少一些爭權奪利和飛揚跋扈,而實業界能再多努力一點,多為我們的國家創造財富,隻有民富了,國家才能富。
可是,如何才能有效地增加財富並讓財富永存呢?唯一的方法就是立足於仁義道德,用正當的手段去致富,這樣的財富才能長久。因此,當務之急就是要縮短論語與算盤的差距,讓二者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士魂商才
從前,在日本平安前期有個文人兼政治家——菅原道真,他非常提倡把日本固有的民族精神和中國學問相結合的“和魂漢才”,我覺得很有意思,也非常讚同。為此,還提出了自己的“士魂商才”。
所謂的和魂漢才就是要以日本所特有的日本魂作為根基,認真學習在政治和文化上都領先自己的中國,以培養自己的人才。
中國是一個曆史悠久的國家,文化發展比較早,又有像孔子、孟子這樣的偉大聖人作為先驅,因而中國的文化、學術和書籍浩瀚無邊。
其中又以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論語》為中心。另外,據說就連記述禹、湯、文,武、周公事跡的《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等都是由孔子編撰而成的,所以一提到漢學,首先就想到了孔子。據說記載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論語》,是菅原道真公最喜歡讀的書。相傳在應仁天皇時代,菅原道真公還把百濟學者王仁進獻給朝廷的《論語》和《千字文》親自抄錄了一遍,獻給了伊勢神廟,這就是現存的菅原版的《論語》。
士魂商才也正是這個意思,如果想在這個社會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受世人敬仰和愛戴,那在為人處世上就一定要有士魂,但如果僅有士魂而無商才的話,也不能在經濟上立於不敗之地,所以士魂與商才在人之修為上缺一不可。那又該如何培養士魂呢?書本當然是一處可以汲取這門知識的好地方。不過我認為,所有書籍,隻有《論語》
才是最能培養士魂底蘊的根本。
至於商才,《論語》同樣也是學習的不二選擇。
乍一看,一本關於說道德的書跟商才應該沒有什麼具體關係,可是,我們不能忘了,商才是以道德為本的。沒有道德的商才,即不道德、浮誇、謊話連篇、欺上瞞下等投機取巧的小聰明,絕對稱不上是商才。因此商才離不開道德,因而就隻能靠論述道德的《論語》來提高自身修養了。同時,社會上魚龍混雜,如何才能更好地在這世事多艱的環境下生存也成了重中之重,如果你熟讀《論語》,相信它一定會帶給你很大的驚喜。因此,我一生都尊崇聖人孔子的教導,把《論語》當成一生的必修課。
日本也有很多值得推崇的賢人俊傑,其中最善於作戰而且又精通處世之道的要數德川家康將軍。正因為他對處世之道的精通,所以才有那麼多的英雄豪傑甘願為他所驅使,一起開創了15代的霸業,讓德川家族手握重權、屹立近三百年不倒,實在是偉大。
深諳處世之道的德川家康將軍也為我們後人留下了一筆關於更好為人處世的寶貴財富,其中《神君遺訓》就是他典型的代表作,充分地展示了他的處世之道。我曾經把《神君遺訓》和《論語》作過比較,我發現它們二者竟然有著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例如《神君遺訓》
中的“人的一生猶如負重擔而行遠道”,不正是出自於《論語》中曾子所說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嗎?還有“責己不責人”則是出自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不及勝於過”與孔子所教導的“過猶不及”是一樣的;“忍耐是安全長久之基,怒為大敵”,即為“克己複禮”;另外,“人貴有自知之明,如草葉上的露水,重則落”,是告誡人要安分守己的意思;還有“常思及不自由,就能知足心中有非分之望時,宜回想一下窮困之時”或“知勝不知負,害必至於身”等等,這樣類似的說法都能在《論語》中找到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