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2010[農曆虎年](2)(2 / 3)

樂怡解釋道:當初與菲利普離婚,是因為她覺得馬怡樂的死,直接的迫害者就是菲利普的那幾個孩子。所以,她不想再多看到他們一眼。

選擇做牧師,她當時是準備在馬怡樂去天堂的路上,能碰到馬怡樂,並能助馬怡樂一臂之力。

進神學院之前,樂怡覺得自己的心裏老是被塞得滿滿的,有時候壓抑得她都喘不上氣。進了神學院後,她漸漸明白了,這世上所有的一切都是神安排的。馬怡樂過早結束生命,那也隻是馬怡樂的肉體生命,馬怡樂的靈魂是要上天堂的。人類在這個世界活著,本身就是一種煎熬。馬怡樂提早去天堂見上帝,也未嚐不是件好事。

樂怡還告訴我,在得知馬怡樂的死訊和樂怡成為牧師後,樂怡的母親也與世長辭了。

之後,樂怡又問我這些年怎麼樣?我就簡單把自己成家生子、創辦中文報紙的事從前到後講了一遍。

樂怡一邊聽著,一邊不住地拍打這墓碑,說:“閨女,聽到沒有,你爸爸是成功人士了。”

龐鷺牽著馬正行走回來了。

龐鷺與樂怡主動打個招呼:“姐,你好!”

樂怡向龐鷺笑了笑說:“讓我抱下你的孩子吧!”

龐鷺馬上教馬正行說:“快,叫姑媽!”

樂怡把馬正行抱了起來。馬正行用小手在樂怡的臉上劃來劃去。樂怡就用嘴含著馬正行的手指。

樂怡笑了,對我說:“就讓你兒子認我為教母吧!”

我笑了笑,沒言語。

我們大家準備起身回去了。龐鷺牽過馬正行的手,把馬正行的手搭在墓碑上,說:“寶寶,這是你的親姐姐。你以後每年這個時候都要到這兒看看姐姐哦!”

馬正行像是真聽懂了一樣,點了點頭。

在與樂怡最後告別時,我跟樂怡講:“馬怡樂走的前兩年,我是因為生你的氣,而沒有跟你聯係。可後來想跟你聯係時,已經徹底找不到你了,今天我才知道是啥原因。你我畢竟夫妻一場,況且我們還都背井離鄉遠在美國生活,大家今後還是應該相互聯係,以便彼此有個照應。”

樂怡低頭,無語。

《華人視界》報已經出版發行6周年了,在美國東部地區已經小有名氣了。在一些朋友和讀者的建議下,我準備下一步在紐約設立分社。

兩年前,我們就開始小批量地在紐約投報了,反響一直挺好。我們之所以隻是在紐約發行而沒有像在裏士滿那樣設分社,原因不僅是擔心美國金融危機更加惡化,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人,缺少一個能夠在紐約領軍的人物。

人們常說:“書到用時方恨少。”其實,人到用時方恨少,那才是要命的事。

2008年龐鷺生孩子的前幾天,我把裏士滿分社的小葉調到總部做負責人,裏士滿的事就交給小葉的丈夫管理了。

從裏士滿到DC,自己開車需要2個多小時的時間。小葉能吃苦,家裏需要她的時候,她就在裏士滿自己家住,每天開車到報社上班;家裏沒事,或者報社需要,她就住在報社辦公室裏。

我知道她經常在辦公室過夜後,就在離報社不遠的地方給她租了個房子。有時她想孩子了,就把孩子帶在身邊。白天忙的時候,小葉就把她的孩子送到我們家,讓龐鷺替她帶。龐鷺也很願意,這相當於給馬正行找了個伴。

我有次當著小葉的麵對龐鷺說:“這回好了。小葉給你打工替你管報社,你給小葉打工替她管孩子。你們倆誰也不欠誰的了。”

小葉確實很能幹。她的能幹來源於她的工作責任心。按她自己的話說:“給人家打工,要比辦自己家的事更用心。”

另外,讓我欣慰的是,小葉很會團結大家。

起初,通過小葉在裏士滿的工作業績,我是十分相信小葉的個人能力的,但我很擔心小葉來了之後,能不能和大家擰成一股繩。如果她不能與大家友好相處的話,那麼,我調她來DC工作就是得不償失之舉了。

好在小葉沒花多少時間,就迅速與大家融合到一起了,我甚至感覺,小葉來到DC後,報社的氣氛,比龐鷺和我管理報社時的氣氛還要好。

去紐約建立分社,開辟紐約市場,必須是名硬手。否則,就有一敗塗地的可能。

我把我的苦惱跟小葉講了,問問她有沒有合適的人選?

小葉回答,就派她去吧。

我說那怎麼能行?她有小孩需要照顧,再說,總部這裏也是需要她來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