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此刻,大殿之上,文武百官分列左右,靈帝看著戰報,喜不自勝,立刻召見二人,要當麵論功行賞。
目前崔曉已經給張讓送了大量金銀,拿人手軟,吃人嘴短,張讓也對崔氏兩兄弟大為讚賞,讓靈帝更加開心,畢竟張讓可是他最信任的人。
(東漢末年,漢靈帝倚信張讓等十常侍,任其專恣蠹政。因之使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亂,盜賊蜂起。)
待崔氏兄弟進入朝廷,靈帝才得以看到這兩個熱血青年,皆英氣逼人,儀表堂堂。靈帝甚是喜愛。
“崔皛(崔焱)參見陛下!”兩人同時行禮且異口同聲。
“愛卿平身。”
“謝陛下!”二人起身。
“愛卿啊,戰報中的結果可句句屬實啊?”靈帝笑道。
崔皛上前一步,回道:“稟陛下,無半字虛言。”
“好!好!好!”靈帝一連說出三個好字,接著說:“眾愛卿,依你們之見,我應該怎麼封賞這兄弟兩個?”
此時,司徒張溫出列,進言道:“陛下,崔皛有奇謀,崔焱有武略,臣以為此二人當重用!”
“陛下,臣附議!”
“陛下,臣讚同王司徒的看法!”
“陛下,臣也附議!”
下麵張溫一派的官員紛紛附和王允。
“有理,亞父,你以為如何?”靈帝看向張讓。
“回皇上,此二人忠肝義膽,文韜武略,是國之棟梁,當重用之!”張讓也為兩兄弟說好話。
“好啊。”張讓滿意道,“還有誰有建議?”
“臣也認為大功功就該重賞”太尉崔烈進言道。
隨著太尉崔烈發話,眾臣便不再猶豫,爭相讚同。
“好,那封崔焱為奮武將軍(四品雜號將軍),封崔皛為清河太守(四品,秩比2000石)。”靈帝爽朗道。
“陛下聖明!”張溫率先說。
“陛下聖明!”眾臣附和。
待謝過陛下,兩兄弟等退朝,打道回府。待兩兄弟回府,詔書與印綬隨之也到了,倆人接過詔書,謝過天使,便著手相關事宜。
崔芸看到二位兄長皆官至四品,由衷的高興,也是大哥做的清河的太守,那意味他們這一脈也許要中興了!
在崔皛的安排下,他們舉家搬遷到了甘陵縣,正是清河郡的治所。
待安頓完畢已是幾天後了,崔皛這幾天忙壞了,不僅是家中事務,郡中事務也不能荒廢,好在崔芸善理家事,崔皛準備以後這家裏的事啊,都交給淑珂好了……
另外,還要下拜帖,拜訪主家族長崔琰,畢竟輩分擺在那呢,崔皛哪敢不敬?還有其他士族,亦要打好關係,以換取他們的支持。
此外,令廖化招募家仆,加以訓練,至於崔皛統領的兩萬人,還未完全屬於他們,需要假以時日,其實,這些士兵都是混口飯吃而已,誰對他們好,他們就聽誰的。
身為郡守,崔皛秉公執法,剛正不阿,幾個月下來,無論是地方士族,還是尋常百姓,都感其恩德,畏其威嚴,清河是欣欣向榮,秩序井然。
清河士族為了籠絡崔皛,也爭相送禮,送士子,好不客氣。
先前的清河太守華表被征召入京,也不知怎的,莫名其妙得死了……
隨著名氣得擴大,不少士人也競相投靠崔皛,其中就有來自泰山郡的布衣於禁。
當知道來這是於禁,曹魏的五子良將之一,崔皛別提多高興了,十分禮待於禁,並提拔他做牙門將軍,封都衛,統領五千步卒,於禁深受感動,表示願意赴湯蹈火。
另外,令廖化做先鋒將軍(崔皛亂起的,就是一稱號,算是致敬經典了),封校尉,統領500騎兵,8000步卒。
崔皛現在共15000步卒,500騎兵,自己親自統領2000死士,算是自己的親兵。
現在朝廷自顧不暇,根本管不了地方招兵買馬,所以崔皛也不擔心,他已經為黃巾起義做了充分的準備!
而令崔皛沒想到的是,自己寫的那首詩竟然小有名氣?看來可以對詩詞歌賦多重視一下啊, 畢竟這個年代,才氣還是很加分的。
崔焱那邊,在太尉崔烈的幫助下,手中手中常握10000精銳,好不威風。
崔芸也對家中之事熟絡,精明能幹,心善手巧,崔府感覺更令人舒服了!
這日,崔皛像往常一樣處理政務,此刻卻有天使到來,崔皛連忙行禮,接過聖旨,裏麵大概意思就是說,天下八州同時發生叛亂,名曰黃巾軍,現要求各個郡守自行招兵買馬,以破黃巾賊,及時上報戰果。
崔皛意識到,這一天,終於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