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金龍(上)(3 / 3)

“我趕到蘇家宅院時,隻見那蘇先生負手站在院門前,未待我作言,他便是言道,[你與那常夫人的言語,老夫皆聽得清清楚楚,你所稱道的唐叔,亦被老夫請入宅中做客了,你且回去告知常夫人,半個時辰內,若是她還不肯來見老夫,屆時就先與姓唐的收屍吧……]他話音未落,便、便轉身入了宅院,姐姐,這下可如何是好…”

常青青一時驚呆,良久之後,方是言道,“看來你先前回宅之時,他便是暗中跟來,窺聽了你我的言語,知曉了我的打算,便將跟隨你身後的唐叔製住…”

“離蘇家宅院三裏之處,我回首還能看見唐叔,而那一帶是空曠的田地,他是如何神鬼不知的將唐叔製住,且氣定神閑的岀現宅院前…”

“你是不知抱丹身手之人的厲害所在…”

“姐姐是說,那蘇先生是抱丹境?”

“眼下看來至少是抱丹大成,不若絕難在頃刻間將唐叔製住,又能先你一步回到他宅院,唉,此下我隻能去會他了…”常青青言語一頓,又道,“你去宅中告知青娥他們,就說我隨你去探望念久…你定一下心神,莫使她們窺岀破綻,生了擔心的念頭…”

謝知蘭點了點頭,疾步行去,片刻後轉岀宅院,帶著常青青行去蘇家。

小半個時辰,二人來到了蘇家門前,正待謝知蘭叫門,院門卻已打開,隻見一位年逾五旬的老者現身門口,常青青心知他就是蘇樵農,便上前見禮,“小婦人常青青見過蘇先生。”

“蘇樵農見過常夫人,”蘇樵農眼神但見驚訝,“老夫聞得常夫人聲音,聽得常夫人的見解與謀策,隻道有三旬年歲,卻未料如此年輕,實是令老夫佩服。”

蘇樵農暗中在常青青宅院外窺聽,自未見到常青青真容,此下見她才二十出頭,心頭自是大為驚訝。

“蘇先生應是嫌棄小婦人宅院筒陋,不願現身相見吧。”

“不敢、不敢,老夫情非得已,還望見諒…”蘇樵農輕笑一聲,“常夫人請…”

隨著蘇樵農行進院內,來到廳前之際,常青青隻見身側的蘇樵農身影一閃,轉首望去,見他右手扶著癱軟昏迷的謝知蘭,心下一驚,“你又作甚?”

蘇樵農搖頭道:“老夫與常夫人的言語,不想第三人聽到,還望見諒。”話音剛落,便是攜著謝知蘭行進西側偏院之中。

片刻後,蘇樵農來到廳前,作邀常青青進入廳中落座。

“常夫人可否見告真實身份?”

“小婦人本就是姓常名喚青青,一介平民罷了,不知蘇先生何來真假身份之說。”

蘇樵農嘿嘿一笑,“老夫作想大周朝堂未亡之時,常夫人應是身份尊貴之人,此時此刻,常夫人何必作辭言瞞…”

“那蘇先生可否見告把曹王留在此處的用意?”

“老夫生來言拙,不喜與人機辨言鋒,常夫人若不想謝姑娘他們有所閃失,還是實話實說吧。”

常青青心下一歎,言道,“小婦人原本是為大周高平郡主…”

“原來那蘄王此下所居的郡主府,就是常夫人先前的府院…”

常青青疑道,“蘇先生何時見過蘄王?”

“二十日前,他曾被老夫請來此處作客…”

常青青大吃一驚,“那蘄王此下何在?”

“老夫前幾日便將他送回了開封…”

常青青心神一定,便為想起郭宗訓曾經差點被擄去一事,此下但猜蘇樵農就是那灰衣人,心頭又為暗暗吃驚,略一遲疑,言道,“蘇先生請蘄王來此作客,與此番留下曹王的目的…是否同一用意?”

“正是,可惜曹王與蘄王一般,未能幫上老夫,”蘇樵農言語一頓,話題一轉,“可否見告,這曹王為何會跟隨常夫人的身側?”

“趙匡胤兵變之日,曹王恰在郡主府,我見勢不妙,就與唐護衛等人帶著曹王逃離開封…”

常青青前來蘇家的路上,料到蘇樵農會有此問,卻已是想好了應對的理由。

蘇樵農自不疑有他,聞言點了點頭,“老夫看得出常夫人一眾是忠義之人,那常夫人可是想光複大周基業?”

當日郭宗訓被擄之時,常青青就在鄭王府中,自也從賀梅口中聽聞眾人救回郭宗訓期間的經過,聞言心念一動,“那趙賊已奪位五年,中原百姓也向心於他,此下如何能光複先帝基業…”

“嘿嘿,為何不能!?要知那趙匡胤並非真命天子,隻要常夫人願意助力老夫,便能使世宗皇帝的基業得以光複…”

常青青心頭一震,“小婦人女流之輩,如何能助力蘇先生…?”

“常夫人可知前朝符太後與遜帝遷居房州?”

“小婦人知曉。”

“那可識得在符太後母子身邊的護衛之人?”

常青青心念急轉:我若說皆是不識,這蘇樵農心中必定起疑,逍遙是說不得,唯是說出賀先生才可…想到此處便道,“小婦人知曉太後身邊有一位高手,太後尊稱她為賀先生,至於來曆…小婦人也不盡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