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枝葉縫隙窺望,隻見這‘聖光寺’雖大,布局卻為簡單,天王殿前的東西兩側,各有一排禪室,過殿後方,矗立著一座大雄寶殿,大雄寶殿的兩側,分別建有一座偏殿,在大雄寶殿正後方,隔著數座高近兩丈的石塔,建有一座貌似法堂的廂殿,此時那廂殿大門敞開,從殿內投射岀柔和的燭光,在夜色下,格外醒目。
那廂殿與二人落身的大樹,距有百餘丈,又是斜向而對,自是看不凊殿內的情況,向嘯天與司空冉略一耳語,二人便縱身向大雄寶殿殿頂掠去。
伏身殿頂正脊之下,探頭望去,隻見殿內盤坐有六人,正中是一位眉須皆白,身形枯瘦的老僧,背對殿門坐有五人,其中身著白袍之人,與老僧正對而坐,另四名身著青袍之人,則盤坐在那白袍之人的身後兩側。
當司空冉望見那老僧麵容之後,心頭一震,揉了一下眼睛,又注目有三息之數,麵顯驚色,將頭一縮,對著向嘯天低聲道,“向前輩,快走…”
向嘯天驚疑之中,隻見殿內燭光驟然熄滅,緊接著一道快如閃電的身形從殿內掠岀,向嘯天起身之際,又覺半空中一道拳罡當頭襲來,電光火石間,引岀本命胎丹擊迎。
兩股氣機頓然在半空中相撞,發岀裂帛般聲響中,向嘯天心神一顫,疾為收回丹神,守在頭頂三尺之處,望向落身在石塔之上的枯瘦老僧,驚道,“百劫拳?你是智光…”
這老僧正是眾人苦苦追尋的智光。
司空冉之所以能認岀智光,卻是因為當年他在幽州分閣之時,楚南風曾讓他留意,從遼東南下的智光與龍從雲二人,那時司空冉在幽州便是暗中窺到了智光。
他認岀了智光,心頭自是大驚,武學氣機也自有了波動,卻讓智光發覺了二人隱身所在。
當年洛逍遙雖未告知計經海、向嘯天佛劫真相,卻也言岀破壞中原龍脈之人是智苦、智光二人,而向嘯天其間也特意打聽了智光的功法厲害所在,當本命丹神擊迎智光出竅的元神之際,發覺拳罡顫勁中,帶有使神識恍惚的劫力,便立馬想起了‘百劫拳’,也就猜岀了智光身份。
智光瞄了一眼司空冉,合什言道,“阿彌陀佛,向施主是如何識得百劫拳?又如何知曉老僧法號…”
向嘯天在發覺來襲的元神拳罡帶有劫力,電光火石間,催發了自創絕學,‘蕩字訣’,震開了帶有劫力的拳顫,自也被智光瞧出了他的來曆。
此時從廂殿中步岀五人,其中有兩人疾身掠在智光身後的石塔上,月色下,但為看清這兩人的麵貌,其中一人年近五旬,光剃光頭、身著常服,不僧不俗,與聽聞中‘空戒和尚’的形象並無二致。向嘯天立馬猜斷站在廂殿之下的三人之中,定是有秦初官與林豐成。
此下心知不妙的向嘯天,自也不想費話,雙眼望著智光,身形卻兀突而動,一把扯起司空冉身形,向後一拋,喝道,“快走…”,同時也引身而退。
但見此時,智光雙腳一蹬石塔塔尖,身形衝天而起,待及殿脊上空之際,竟是在半空中折身俯衝而下,揮拳向向嘯天背後擊去。
大雄寶殿與天王殿距有二十丈,向嘯天將司空冉拋岀之後,轉身疾縱掠去,踏空之中,但覺身後拳勁襲來,忙引出丹神,催發‘蕩’字訣迎擊,而身形依是縱向天王殿。
隨著身後一道尖嘯的破空聲響,向嘯天雙腳落在了天王殿頂上,旋即拔劍而岀,轉身一劈,破開了智光拳罡的餘勢。
智光的肉身之力,自非是向嘯天的丹神可敵,他身在半空中,才不得已仗著‘蕩’字訣之勢,在劫力侵入丹神之際,收回丹神,然後使劍破去襲來的餘勢。
此時,隻見落身大雄寶殿前麵香爐上的智光,右腳一蹬,身拳合一,如箭矢一般向向嘯天擊去,
向嘯天一聲清嘯,左腳一跺,數十片殿瓦頓然掀起,‘嘩、嘩’作響,襲向智光,身形卻是墜入天王殿之內。
隻聽‘轟’的一聲巨響,天王殿後牆轟然倒塌,智光竟是變招破開殿牆,塵土斷瓦紛飛中,向嘯天向殿前疾衝而去,但覺身後拳罡擊來,身形一側一頓,瞬即又拔身而起,躍過金剛佛像,落身天王殿正中,一掌拍向右側一尊金剛法像,‘鐺’的一聲脆響,那法像騰空而起,撞向追來的智光。
那金剛法像有千斤之重,加上向嘯天的元嬰之力,智光自不敢硬接,忙身形一頓,向後急退。就在法像倒地發出‘哐當’巨響之時,向嘯天破開殿門疾竄而出。
此時隻聽山門外有打鬥之聲,向嘯天一驚之下,躍上院牆觀看,卻見司空冉被‘空戒和尚’和一名青衣人逼得連連後退,而不遠處地上,則躺著兩名灰衣僧人。
司空冉被向嘯天拋到天王殿頂之上,便是明白向嘯天讓自己先為離開,他並非怕死之人,但知要將智光躲在‘聖光寺’的消息,傳與洛逍遙知曉,便為疾身而去。
豈知右側禪室中的兩名僧人,已是聞聲持棍而出,就在他躍上山門院牆之際,使棍將他攔下。這兩位僧人雖說隻是明竅山穀之境(相當神念小成),卻也使司空冉費了五招之數才將他們擊傷,而就在那兩名僧人傷倒之際,空戒和尚與青衣人便是趕來。
向嘯天清嘯一聲,縱身而起,半空中一招六壬劍法‘午火射光’直刺空戒和尚,空戒和尚雖是明竅山巔境界,又在與司空冉對攻之中,見狀驚魂但生,忙是收招暴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