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孝敬老人、父母,我做得不好,但當今社會上對老人的關懷確實太少了,我見過弟兄倆人為輪流養育80多歲的老母親常吵架,碰到31日多一天也斤斤計較,有的弟兄倆老大養母親,弟弟養父親,硬著叫父母分開住。有的子女到城市裏買了房,為了好心叫父母也搬到城裏去了,好多父母在農村自己的土地上幾十年了,他們不習慣城市生活,我看還是讓他們住在農村好。前兩年,我村上兩位80多歲老人因房子拆遷搬到另一個村上,搬去後經常生病,還常常流著淚回來看看已住了幾十年的老宅基。我同樣有這種感受,所以我今天不願離開父母生養的那塊生地。我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提醒兒女多關心一下自己的父母。不分富貴貧窮,每個人都要懂得感恩。 近年來,對於全民健身特別是老年健身的關注和支持成為唐明生最為熱衷的工作之一。說起對於老年健身活動的熱情,唐明生說,小時候家裏很窮,父母的辛苦都看在他的眼裏,現在,隨著年齡的增長,更加能體會父母的心情。“沒有老,哪有少?我在商場經常看到陪著孩子來買鞋的父母,卻很少看到陪著父母來買鞋的孩子。我們對父母到底關心多少呢?”正是源於這樣的情結,唐明生要為辛苦操勞一生的老人們打造一雙適合他們的運動鞋,幫助他
們更好地鍛煉身體。2006年,經過三年苦心研究的老年專用保健(運動)鞋終於麵市了。這款鞋在國內市場很受老年人稱讚。開發這款鞋不為賺錢,隻為心底那份願望,讓老年人健康快樂。正因心中的那個情結,一遇國內老年的體育活動,唐明生常常成為讚助商:借重陽節向全國的老紅軍、老八路、老勞模和老運動員們贈送9900雙老年鞋;讚助和支持國家體育總局舉行的老將田徑運動會、中直機關第七屆運動會,中華全國總工會機關老幹部運動會等等活動。
回想父親的一生,不是說人去世後再對他評論,說實話,父親在世時,誰去想得這麼多,所以有人說:後悔藥是有錢也買不到的。父親是個典型的厚道農民。聽父親在世時說,我家至少五代都是以種田為生。父親五歲時,他的母親就去世了,後跟隨他的父親過著吃了上頓無下頓的日子(因為我們那裏是低窪地區,常發大水,有時顆粒無收)。聽村上老人說:父親的母親去世後,冬天下雪父親常光著腳與孩子一起玩,過年時好心的村鄰送幾雙布鞋和草鞋度過春節。真是有句話:寧可跟娘討飯,不願跟爹做官。我家沒有自田,是租種別人家的田,到了秋收,交了租米,隻剩下兩個月的糧食。所以,父親在農閑時靠打獵、幫別人家看牛和耕地度日。父親25歲好不容易成了家,有了兒子的第二年就被當時稱為“瘟疫”的病同時奪去了母子二人的生命。聽老人說:在一天裏失去兩個親人的父親每天一早一晚從不間斷地到墳上哭了一年,村上無一人不為他落淚(我是後娘生的),從我懂事就記得在牆上掛著我父親前妻的照片,父親還常常拿下來擦擦幹淨、整理一下。記得小時候,我家住的三間破房每逢下雨,漏得要把家裏所有能存放水的木桶、腳盆、水桶都用上,連馬桶都用上了。但不管我家多麼窮,父親的為人周圍幾公裏路都知道他的名字,記得有一次,我到離我家有十多公裏遠的太倉市某一村,有人就問起我父親的名字,我說我就是他的兒子,他還表揚了我的父親。
通過這次“讓我們的父母更健康”征文活動,近兩個月的時間裏,通過網上的溝通了解到大家能心往一處想,為關愛老人、關愛父母、關心窮人,從“多威”征文開始,帶動你身邊的朋友、家人和同事,從少到多,從小到大,變成一個社會的群體,同一顆心,同一處想,同一個行動,為“關愛老人,始於足下,讓我們的父母更健康”!讓所有參加多威活動的朋友們組成一個愛心的大家庭,每年定期共同參與,大家為這個活動獻計獻策,必要時集中在同一個地方,為“讓我們父母更健康”,能相見並歡聚一堂。
好人有好報,我對此很相信,今天我不是講迷信,但世界上確有好多巧合說不清的事。在我的生活中,特別是在我父親事中有許多道不明的事:記得2000年參加長沙體博會是11月11日中午,因下雨人多而叫不到出租車,我在等車時,一個和尚走過後又返回來對我說,要對我說幾句話,當時我沒有理他,他又說他不要錢與我說幾句話,他對我說,你父母都在,而且身體都很健康,是已近80歲的人了。又說我很辛苦,我事業很成功但沒有能靠上一點父母,但每當我有困難時,總有人背後相助。還對我說了要注意幾件事。話說完後問我講的話怎麼樣,我說世界上沒有100%的,你的話說對了80%。我隨手給他100元錢,他不要就走了。
睡眠、飲食、運動是人類健康生存最基本的三要素。我們行走、運動都得穿鞋,但大多數人卻忽略了鞋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據國外報道,三分之一以上的足病是由於穿鞋不當而引起的。不同的年齡應穿不同的鞋(因年齡的不同,行走的步態也不同),體壯力強的人行走時,足跟先著地又迅速離地,並轉為前掌著地,靠蹬力向前,而年老者行走先屈膝提腿前邁,足的前後掌同時著地。隨著年齡的增長,下肢肌肉減退,足的關節鬆弛,足弓下榻,足底肌肉彈性萎縮,加上年齡增大、體重增加、平衡能力差,這就決定了不同年齡的人需穿不同的鞋。有人反映,年輕時穿40碼的鞋,年紀大了,反而要穿大半碼,就是這個道理。按運動習性,運動鞋可分為專業鞋與普通鞋兩大類,專業鞋又分為比賽和訓練用鞋。因運動員活動量大,對鞋要求特別高,所以專業運動鞋的各項性能和指標都要高於普通鞋。2005年多威公司與清華大學合作研製了人足三維外形自動檢測儀,利用激光掃描技術快速、準確地測量足的三維外形圖像,此儀器正在進行後期處理中。研發中心還與中科院下屬研究所合作,利用柔性陣列傳感器,把它安裝在鞋底中,可測量運動員在運動時每一步的支撐時、騰空時及觸地受力情況。此技術不僅可研究運動員的技術動作,也可研究一般人的步態特點,用來改進運動鞋的結構,讓運動鞋更適應人體運動的特征。
上海田徑隊總教練林民伋曾經說:“當時運動員都是穿國外的鞋。”我就想:運動員比賽全部是進口的鞋,哪個廠家如果能想到做田徑比賽專用鞋,以後前途是很好的。市場上田徑運動鞋賣價很高,居然國內還沒有人生產。從上海回來後,我就立刻宣布轉行生產專業田徑運動鞋,這一決定馬上遭到公司上下的一致反對。沈健,我的合夥人認為:“普通老百姓穿的鞋,中國十幾億人,誰都要穿,如果你專業運動鞋,隻有多少人,它的市場肯定是很小很小的,你為什麼去搶那個市場。”大家都不同意,那個時候就是我剛帶釘鞋帶回來的時候,說這個鞋什麼鞋,這個鞋有釘的,如果說你不小心跑的時候踩到別人的腳上,那人家怎麼受得了,還賠錢的,他們都不知道這個鞋是派什麼用的。在公司的人看來,這簡直是在往死胡同裏鑽。但我還是堅持自己的決定,因為我發現田徑運動鞋的市場遠比想象的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