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穿越(1 / 2)

“主持人你好,這裏是維也納金色大廳,我們現在正在等待本紀元第一場音樂會開始。”在音樂之都維也納金色大廳外,中央電視台主持人李宏向演播室傳達著即時消息。

“嗯,謝謝李宏。”主持人說:“這次是本紀元第一場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場音樂會。其中有美國柯蒂斯音樂學院院長格拉夫曼、意大利著名歌劇家克勞迪奧·蒙特威爾地、斯維亞托斯拉夫·傑奧裏索維奇·裏希特、阿爾弗雷德·布倫德爾、中國鋼琴領頭人孔祥東、郎朗、李雲迪......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德裔華人——李凱撒。”

頓了頓,主持人繼續說:“李凱撒生於德國法蘭克福,三歲時接觸音樂,在音樂方麵展現驚人天賦,六歲時在各種樂器方麵均取得極高的成就。十二歲獲得肖邦國際鋼琴比賽金獎、李斯特獎,獲得‘提琴王子’‘笛鼓宗師’‘歌唱宗師’等稱號。後專攻中國古典樂器,十六歲時在此領域無人能出其右。而今天,李凱撒稱他要把一種全新的音樂方式展現在大家麵前。真的很期待他的表演。”

——————————————————————

八點整,金色維也納大廳燈光準時亮起,在一陣清新悠揚的提琴聲中,‘神聖音樂會’拉開了序幕。

突然燈光全部關閉,一束照明燈打在台上,台上靜靜立著一架鋼琴,鋼琴前坐著一位頭發花白的老人。讓觀眾感到一陣蕭索。突然,老人搭在鋼琴上的手輕輕彈奏而起,一段如水般的音樂輕輕的從鍵盤中流淌出來。

這首鋼琴奏鳴曲貝多芬作於1801年,又名,《第十四鋼琴奏鳴曲》、《#c小調奏鳴曲》。作者把它題獻給第一個戀人朱麗葉.琪察爾迪。當時他們已分手,失戀和耳疾都給貝多芬帶來極大的痛苦,作品即在這種情況下創作而成。《月光奏鳴曲》並不是一開始就叫這個名字,而是因為德國詩人萊爾什塔勃聽完第一樂章後說過:“這曲曲子讓我聯想起瑞士琉森湖上皎潔的月光”,出版商據此給作品命名“月光”,作者自己標名為“幻想奏鳴曲”。不僅因為它充滿了作者對生活的幻想和探索,在作品結構上也充滿表現了自由、即興的性質:如速度安排上打破了傳統奏鳴套曲快慢樂章的順序,將三個樂章分別定為慢板、小快板和激動的快板。

優雅地,如同波光灩灩的河麵般的琴聲靜靜地回蕩在金色大廳裏,讓人處在一種如夢似幻的境界。

仿佛靜靜地佇立在萊茵河畔,月光靜靜地播灑在大地,一種深沉而又不失細膩的情感拂過人們的心靈。

突然,曲調變了,變得激動,變得悲傷,聽眾隻感覺自己的心髒被人狠狠的抓了一把。雖然臉上表情各異,但都顯露出一種絕望的悲傷。

一曲終了,老人輕輕甩了甩左手,緩緩站起,向四周微微欠身。輕輕地走下音樂台。

在老人走下音樂台那一刻,整個維也納金色大廳響起了翻天覆地的掌聲。

加裏·格拉夫曼!七歲進入柯蒂斯音樂學院學習,後來跟隨二十世紀最偉大的鋼琴家之一霍洛維茨大師學習,是鋼琴黃金時代的見證者和傳承者。五十歲時因為右手受傷,憑借頑強的毅力,依靠一支左手繼續其演奏生涯。格拉夫曼與費舍爾、特根斯坦並稱為“世界上最偉大的三位左手鋼琴家”。

掌聲經久不息,一陣高昂的男高音將金色大廳重新歸於平靜。音樂台上出現了一名白發男子,他緊閉著雙眼,嘴角微微向上翹起,向人們展示他內心的喜悅。

歌聲響起,回蕩在四周。一種歡快的氣息漂浮在空氣之中。

人們想起了童年趣事,想起了自己的溫馨快樂的生活,想起了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