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光點》是我離休前後陸續撰寫的部分文章的彙集。這些文章,我現在仍然認為它們是有曆史意義和閱讀價值的。
《曆史的光點》中的絕大部分文章,或被中央有關部門收藏,或被有關紀念館收藏,或在有關報紙、刊物、專輯中刊登發表過。
文集中的主要文章,記述了重要曆史過程、事件和人物,不少得到中央有關部門、理論界、中共黨史界、出版界的好評,有的評論較高。如《黃麻革命湧洪波——回顧1927年黃麻起義》被中共中央黨史征集委員會作為珍貴資料收藏,文章的主要部分在《西南民族學院學報》上發表後被國內多家報刊轉載;《彝海之光》在四川《民族》雜誌上發表後,《人民日報》海外版即予以轉載;《西南民族學院的創建及50年辦學經驗》一文,被香港世界華人協會評為國際優秀論文,並發給金質的證書;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60周年而撰寫的《紅軍與藏族和羌族的魚水情——幾篇長征筆記引起的回憶》被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紅軍不怕遠征難》文集以及其他重要文集收錄;《大力發揚艱苦奮鬥的作風——學習黨的十六大精神》一文,被北京文化藝術研究中心評為優秀論文;《毛澤東的策略思想,對中國抗日戰爭的重要指導意義——紀念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一文,在《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發表後,被北京一家理論刊物評為優秀論文;《活捉敵師長嶽維峻》、《第一架紅色飛機》、《西征路上越秦嶺》等,對於研究人民解放軍軍史具有相當的研究價值,均在我軍的有關刊物上發表;詩歌《重遊七裏坪》、《詠黃麻起義》等被收入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的《今古詩人詠紅安詩集》中。
我所著寫的這些文章能夠糾正一些對黨的曆史的錯誤記述,對後人真實地了解有關曆史事件、曆史人物,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很有裨益,具有資政育人的作用。因此,在我98歲高齡之時,根據時代的要求、國家的利益、民族的精神,把這些文章按照曆史線索彙集成冊,讓人們讀起來更方便,這的確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我的這些文章,保持基本曆史原貌,沒有作與時俱進的修改,展示的是對曆史的尊重。我以為這是應該的。
張天偉
201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