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後,榮鴻元憑借雄厚的資金實力,收購創辦了不少廠家,擴充了申新總公司的經濟實力。1946年,他以85萬美元購買了安徽蕪裕中紗廠,同年創辦了鴻豐紗廠一廠與二廠。他還出資收購了大華粉廠,改名為鴻豐粉廠。另外,他還與宋子文合資買下了上海最大的堆棧——隆茂堆棧。這一時期,榮鴻元管轄的申新總公司發展很快,規模不斷擴大。1948年11月正當他雄心勃勃地經營著自己的申新係統時,他因套購外彙被國民黨政府逮捕並判處緩刑。由此他心灰意冷,對前途充滿了悲觀情緒,不久就跑到香港去了。
榮德生次子榮爾仁也是榮氏家庭第二代企業家中的佼佼者。他從19歲起就進入申新三廠實習,有著豐富的生產技術與管理經驗,因頭腦清晰、判斷準確受到榮宗敬的賞識。1931年他出任申新一廠廠長。1935年又改任申新三廠、五廠廠長。上海淪陷後,主持上海“孤島”內的申新二廠、九廠的經營,兩廠均獲得巨額的戰時利潤,還清了戰前榮氏家族的債務,顯示了其出色的管理才能與經營手段。
1943年後期,抗戰形勢進一步好轉,榮氏家庭看到了這一趨勢,開始著手戰後榮氏企業的恢複擴展工作,以重振雄風,再創輝煌。經過商議,決定立即向重慶的國民黨政府正式辦理總公司的登記手續,為戰後的整頓恢複取得合法地位。1943年底,榮爾仁率有關人員奔赴重慶,以茂新、福新、申新總公司總經理的名義,去完成這一艱巨的使命。
經過兩年努力,榮氏企業終於取得了戰後營利法人的資格,領到了營業執照。在此同時,為了複興榮氏企業,榮爾仁經過一番考察,提出了榮氏企業戰後重建計劃——大申新計劃,包括兩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是“申新各廠戰後整理及建設計劃”,計劃在10年內將申新發展到20個廠,擁有紗線機達200萬綻、布機2萬台、染整機17套。
第二部分是“茂新、福新麵粉公司戰後複興計劃”,計劃在10年內,將麵粉廠發展到16個廠,日產麵粉X萬袋。
榮爾仁這個大規模的大申新複興計劃,是以申新為發展重點,仍以棉紗業與麵粉業為主,擴大市場占有率,並準備向水泥業等新興行業發展。為了實現這個計劃,榮爾仁主張建立起一個新式管理機構,使其成為榮氏企業真正的靈魂與中心。但由於這個計劃尚有不切實際之處,又涉及各個係統本身的利益,它先後遭到了重慶的李國偉、美國的榮研仁與上海的榮鴻元等的抵製與反對,這個計劃也就不了了之。榮氏企業在戰後想迅速重振雄風的可能性也就喪失了其存在的基礎。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政府又馬上發動內戰,社會危機進一步加重。作為中國當時創辦民族工業最成功的家庭,榮氏家庭自然也成為黑暗勢力迫害與壓榨的目標。從1946年至1949年,接連發生了榮德生綁票案、榮鴻元私套外彙案、榮毅仁軍粉黴爛案,這三件轟動上海灘、震驚全國工商界的榮氏大案,充分體現了蔣介石政府統治的恐怖與黑暗。三年之中,榮氏家族共被勒索財物達110多萬美元,精神、名譽受到嚴重損害,榮氏企業的經營發展也受到損失。正是對蔣介石政府黑暗統治的唾棄,榮德生、榮毅仁等榮氏家族的中堅人物都沒有在解放前夕離開祖國大陸,而是堅定地留了下來,並準備在新中國建立後繼續為振興中國的民族工業而努力。
1952年5月,榮德生突患紫斑症,病勢垂危,經多方搶救無效,於7月29日在無錫榮家寓所裏去世,享年78歲。8月11日,蘇南人民行政公署主任管文蔚在無錫人民會堂舉行的公祭儀式上致悼詞,對榮德生作了很高的評價,他說:“榮德生的一生,是為開發民族工商業奮鬥的一生,他是一個事業心很強的人,有和困難搏鬥的精神,是一位愛國主義者,是一位民族資本家。”
這位與他的兄長榮宗敬一起鑄就了榮氏企業輝煌的民族工業的一代偉人,被安葬在太湖之畔的無錫舜柯山麓邊,長眠於這片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上。
第四章 擅長資本運籌的金融家:周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