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李宏齡在《山西票商成敗記》中記述這件事情的經過時說:“宏齡自幼肄業票莊,目睹時局至此,非改組銀行,無以收權利平等之效。適戊申(1908)春駐京師,與渠楚南學士返裏,複親蒞函總號,開陳利害。”
京都各票莊在李宏齡的帶頭下,也聯名致函總號,陳述改革銀行的必須。
李宏齡在致函總號的同時,還與同仁製定了票號改組為銀行的具體計劃,其內容如下:
①每家各出資本三、五萬兩,作為有限公司。
②集股本五百萬兩,每股一百兩,每月四厘行息。
③銀行應名為晉省彙豐銀行,悉遵票號做法,略改其不便之處,以合銀行規則。
④銀行成立後,除內地繁盛各處均占分莊外,可漸推及各國商埠,以保本國利權。
但是,總號領東毛鴻歲羽長期住在平遙縣,思想保守,意在維持現狀。於是,李宏齡等發動的票號改革,由於遭到了以總號領東毛鴻歲羽為首的守舊者的極力反對,使之最終成為美麗的肥皂泡,破滅了。
李宏齡善於觀察形勢,當清末社會經濟發生激烈變化。以彙兌為主要業務的票號發生危機時,他針對票號的弊病,率先倡導票號改革。當票號改革計劃遭到守舊者的破壞而未果時,他質問道:“果天數乎,抑人事乎?願以質諸世之有識者。”憤而著述《同舟忠先》、《山西票商成敗記》等,詳細論述了票號改革的思想、計劃和經過。晚年,閑居故裏,卒於家。
雖然李宏齡的票號改革失敗了,但並不是因為他的能力欠缺,實在是手中無權,辦事難,難於上青天啊!
李宏齡擔任蔚豐厚票號分莊老幫期間,值時局激烈動蕩,先後發生了甲午之戰、庚子事變、兩宮去世等事件。所以李宏齡雖是個商人,但他不是一般的商人,而是一位具有政治頭腦,觀察事物敏銳,對時事有一定了解,具有進取精神的商人。
李宏齡對於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對民族商業的壓迫,具有一定的認識。這一點,在他所著的《山西票商成敗記》便展現出來。該書說:“遇倒賬,外洋銀行則憑借外力,大清銀行則依仗官權,同屬財產關係,而彼此各挾勢務以憑陵,如丁未營口東盛和之事,銀行收十成而有餘,票行收五成而不足,尚何公理之可言哉?”
一個封建社會的商人,能對封建政權和外國資本主義對民族商業的壓迫,作出如此深刻的分析,的確是很不簡單的事。當然,他的這一思想認識,與他平時好學,了解世界形勢是分不開的。同時,這也是為什麼在時局變故麵前,一些商人常因經營失誤而導致失敗。但李宏齡卻能獨具遠見、應付自如,其主管之票號,具有改革思想,代表了當時商人中的進步思潮,因此,不僅能免遭損失,而且能夠增值。用他自己的話來講,尚可“聊以自慰”。
第三章 近代中國傑出的實業家:榮宗敬、榮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