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盛宣懷事略:以官經商創奇跡(1 / 1)

盛宣懷(1844-1916年),字杏蓀,出生在江蘇武進的一個傳統官宦之家。盛宣懷少時即表現出聰慧過人的一麵,但八股學問不行,曾三次鄉試名落孫山,最終“絕意科舉”。1870年,盛宣懷進入了李鴻章的幕府。當時的李鴻章正處於步向巔峰的過程之中,盛宣懷天資聰穎而又勤奮務實,再加上其父盛康與李鴻章本為“雅故”,交情深厚。因此盛宣懷很快就平步青雲,成為了李鴻章手下不可或缺的一員得力幹將。

由於鎮壓國內叛亂和兩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內一批有識之士很早就認識到了西方先進武器的作用。為了“剿發撚”和“勤遠略”,曾國藩等人開始籌建近代工業,其發端為軍工企業。但財政短缺迫使洋務派不得不開始尋求政府財政收入之外新的財源,“求富”的民用工業因而獲得了第一個發展的契機。

1873年,盛宣懷成為輪船招商局會辦,1880年任電報局總辦,1892年任天津海關道。1893年10月,李鴻章籌辦了10年但開張僅2年多的上海機器織布局發生火災,幾乎毀於一旦。盛宣懷臨危受命前往上海善後,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之中,籌集了200萬兩的資本,並將重新開張的織布局改名為華盛紡織總廠。

甲午戰爭之後,李鴻章所倡導的洋務運動在國民心中破產,個人地位隨之一落千丈,盛宣懷也受到一定影響,但他很快抓住了新的機遇,接手了湖廣總督張之洞的爛攤子漢陽鐵廠,1898年又開辦萍鄉煤礦,為日後建立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建立了基礎。

1897年1月,鐵路總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盛宣懷以四品京堂候補督辦鐵路總公司事務。同年5月,盛又在上海主持開辦了中國第一家官辦新式銀行——中國通商銀行。自此,他卸去天津海關道職務,活動中心也從天津轉往上海。此時盛宣懷所管轄的企業橫跨重工業、輕工業、交通運輸業和金融業,總攬了關係中國經濟命脈的洋務企業,自己也達到了人生的頂峰。

然而,李鴻章的死使盛宣懷人生中最大的對手袁世凱開始浮出水麵。1902年,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隨即開始與盛宣懷爭奪洋務企業的控製權。最終,鐵路總公司被裁撤,盛宣懷在電報局中的勢力完全喪失,招商局亦受到影響。1911年盛宣懷就任郵傳部大臣,由於其將已經允歸商辦的川漢、粵漢鐵路交由列強修築,而引發了辛亥革命,並被斥責為賣國賊,不得不亡命日本。

1914年起,年邁的盛宣懷身體日漸衰弱,1915年12月開始臥病在床,翌年4月27日,盛宣懷在上海病逝,終年73歲。對於生活在太平盛世的現代人來說,盛宣懷成為了永遠無法複製的曠代紳商,仿佛殿堂中供奉的神像,隻能於頂禮膜拜、讚歎感慨中摹想其風采和音容笑貌。離亂動蕩的特殊曆史環境給這些人的生平經曆抹上了一層厚厚的神奇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