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觀十年,天下太平,盛世降臨。

太極殿,一張張書案錯落有致的擺放著。

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是在進行殿試,這一次不一樣,這是一次給駙馬們的考核。

當然,這其中也有部分目前還不是駙馬,如果考得好,也是可以尚公主,成為駙馬。

這一群人的身份可不簡單,全都是清一色的勳貴之子。

唯有佼佼者,方才能夠娶上公主。

房俊跪坐在書案後麵,一陣無奈,這一次的考核,不過就是想要給長樂公主的駙馬一個長安城年輕一代第一俊傑的稱號罷了。

所有人都是心知肚明,長孫衝早已經得到了這一次考核的所有試題,並且也請了不少的人幫忙解題,每一題都給出了一個相當不錯的答案背了下來。

我不過就是一個湊數的,我絕對不能答題!

房玄齡也給了他幾條題目的答案,按照這些答案作答,雖然得不到長安城第一俊傑的稱號,但是也能娶個公主回家。

其實這些能夠娶公主的國公家的公子,哪一個沒有人脈?光憑他們自己,開什麼玩笑呢?

房俊其實很不想作答,也不想做什麼駙馬。

他怎麼著也是梁國公房玄齡的二兒子,不用繼承爵位,躺平便能成為一個快樂的紈絝,最重要的是娶了公主,還怎麼勾欄聽曲?還怎麼造福這天下的其他美女?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名叫房俊,字遺愛,娶得高陽公主。

綠帽,造反。

這兩個詞就如同是泰山壓頂般朝他襲來。

扛不住,扛不住。

房俊一點做駙馬的覺悟都沒有,好好的當一個紈絝公子,難道不香嗎?

於是,房俊壓根就不想答題。

不過既然來了,不答題也有點太過顯眼了,裝裝樣子也就行了。

聽說這試卷可是三省六部共同出題,每一個部門都要出上十題,交到李世民手中彙總,最終從其中挑出七道題,做成了一張卷子。

第一題,出題人:太史局李淳風。

張三和李四在兩地,兩人沿著官道,相向而行,張三每個時辰走十五裏,李四每個時辰十二裏,五個時辰之後,兩人相距三十裏,問,這兩地之間的距離?

【這一題未免太簡單了吧?相向而行,速度是二十七,五個時辰,兩人總共走了一百三十五裏,兩人相距三十裏,這兩地的距離就是一百三十五加減三十!這題答案不就是一百零五裏或者一百六十五裏?小學生問題而已!】

心算一番,答案立馬就出現了,這根本就沒有什麼難度啊!

“好好答題,不要說話!”

李世民對著下方的眾人冷哼一聲。

所有人麵麵相覷,誰說話了?

根本就沒有人說話啊?

看著下方的人給他投去一個疑惑的表情,一旁的內侍貼心的對李世民問道:“聖人昨日批閱奏章至兩更天,是否需要移駕偏殿,小憩片刻?”

“剛剛沒人說話嗎?”

李世民眉頭微皺,他好像真的聽到有人在他耳邊說話一般。

難道是昨夜批閱奏折結束之後,還去後宮臨幸了一波,導致勞累過度,所以出現了幻聽不成?

不對啊,這個幻聽怎麼是說的題目?

一百六十五裏和一百零五裏?

一個題目,兩個答案?

這可能嗎?

一百三十五加減三十?

為什麼要減三十?

對啊!

兩人相遇,錯過之後,相距三十裏的話,不就是減掉三十裏?

這種事情,李世民也不過就是靈光一閃,便已明白。

此時的房俊已經看向了第二道題目。

第二題,出題人:禮部王珪。

寫一首讚美公主的詩。

這一題就比較的開放了,沒有任何的要求。

唯一的要求就是讚美公主。

其他的要求就沒有了。

切入點非常的多。

不過房俊並非是什麼全才,看到這個題目的一瞬間,他也就隻想到了李白的那首清平調。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李世民此時正準備去偏殿小憩片刻,突然又聽到什麼。

一首詩就這麼憑空回蕩在他的腦海中。

誰?

這一次,他能夠清楚的知道,這句話不是從他身邊傳來的,而是憑空出現在腦海中的。

好詩啊!

可是這首詩是誰作的?

為何會出現在朕的腦海中?

李世民還在思考這是誰的聲音,房俊已經已經將目光轉向了第三題。

第三題,出題人:吏部馬周。

簡述當前科舉製的優劣?

論述題!

竟然是論述題,房俊看到這個題目頓時就一陣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