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劉君惠,李恕豪,楊鋼等.揚雄方言研究.成都:巴蜀書社,1992.
31.劉叔新.漢語複合詞內部形式的特點與類別.中國語文,1985(3).
32.劉誌成.文化文字學. 成都:巴蜀書社,2002.
33.劉誌成.中國文字學書目考錄.成都:巴蜀書社,1997.
34.陸誌偉.漢語的構詞法. 北京:科學出版社,1957.
35.陸宗達,王寜.訓詁方法論.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4.
36.陸宗達,王寜.訓詁與訓詁學. 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83.
37.呂叔湘.漢語語法分析問題. 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
38.羅竹風主編.漢語大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993.
39.錢惠英.特殊語素辨識談. 北京:北京師範學院學報,1991(3).
40.沈家煊譯.[英]戴維·克裏斯特爾著.現代語言學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41.石安石.論語素的結合能力與一用語素. 北京:語文研究, 1993(1).
42.宋永培.當代中國訓詁學.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0.
43.宋永培.古漢語詞義係統研究.呼和浩特:內蒙古教育出版社,2000.
44.宋永培.說文漢字體係研究. 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
45.宋永培.說文與上古漢語詞義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1.
46.蘇寶榮,宋永培.古漢語詞義簡論.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87.
47.蘇寶榮.詞義研究與辭書釋義.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48.孫良明.詞義和釋義. 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5.
49.汪維輝.東漢—隋常用詞演變研究.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
50.王艾錄,司富珍.漢語的語詞理據. 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51.王筠.說文句讀.北京:中國書店(影印本),1983.
52.王力.漢語史稿. 北京:科學出版社,1957.
53.王念孫.鍾宇訊點校.廣雅疏正. 北京:中華書局,1983.
54.王寜.現代漢語雙音合成詞的構詞理據與古今詞語的溝通//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建所45周年.學術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55.王寜.訓詁學原理.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6.
56.王先謙撰集.釋名疏證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57.王雲路,方一新.中古漢語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58.向熹.簡明漢語史(上、下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59.向熹.詩經詞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60.向熹.詩經裏的複音詞.//詩經語文論集.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61.徐通鏘.語言論.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
62.徐中舒主編,李格非、趙振鐸副主編.漢語大字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1995.
63.許慎.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本),1963.
64.許威漢.二十世紀的漢語詞彙學. 太原:書海出版社,2000.
65.嚴修.二十世紀的古漢語研究.太原:書海出版社,2000.
66.楊克定.李白詩歌中的自然V.程湘清主編.隋唐五代漢語研究.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2:403~404.
67.殷孟倫.談談漢語詞彙研究的斷代問題.北京:文史哲,1981(2).
68.俞理明.佛經文獻語言. 成都:巴蜀書社,1993.
69.張斌主編.現代漢語.上海:複旦大學出版社,2002.
70.張國憲.並列式合成詞的語義構造原則與中國傳統文化.漢語學習,1992(5).
71.張世祿.“同義為訓”與“同義並行複合詞”的產生. 揚州:揚州師範學院學報,1981.
72.張世祿.詞彙講話//張世祿語言學論文集. 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
73.張相.詩詞曲語詞彙釋.北京:中華書局,1959.
74.張永言.詞彙學簡論.武漢: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2.
75.張永言.關於詞的“內部形式” . 北京:.語言研究,1981(1).
76.張永言.語文學論集(增補本).北京:語文出版社,1999.
77.張誌毅,張慶雲.詞彙語義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
78.趙克勤.古漢語詞彙問題.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0.
79.趙振鐸.中國語言學史.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80.鍾如雄.說文解字論綱.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81.周薦.漢語詞彙研究史綱. 北京:語文出版社,1995.
82.周薦.幾種特殊結構類型的複合詞. 北京:世界漢語教學,1992(2).
83.周紹珩.歐美語義學的某些理論與研究方法.語言學動態,1984(4).
84.周祖謨.漢語詞彙講話.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
85.周祖謨.漢語駢列的詞語和四聲.北京:北京大學學報,1985(3).
86.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 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本),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