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李白詩歌中並列式複合詞詞義類聚的特點(3)(1 / 3)

№3裏的“星辰”、“星鬥”、“虹霓”,形成“天體”義係。

№7裏的“旌旗”、“旌旆”、“旌旃”和“旌節”,形成“戰旗”義係。

№18裏的“波濤”、“波浪”、“波瀾”和“濤波”,形成“波浪”義係。

№19裏的“煙塵”、“煙霞”、“煙霜”和№20裏的“煙雲”、“雲煙”、“煙霧”、“煙濤”、“煙波”,構成“煙”組並列式複合詞。

№21裏的“雲雨”、“雲霞”,構成“雲”組並列式複合詞。

№22裏的“霜雪”、“霜露”和“冰雪”,形成“霜雪”義係。

№23裏的“林泉”、“林壑”和“林巒”,形成“隱居地”義係。

№30裏的“朋友”、“賓客”和№31裏的“交親”、“親友”、“賓友”,形成“親友”義係。

№40裏的“朝曛”、“曛旭”、“早晚”、“朝昏”、“旦暮”,形成“早晚”義係。

再如以下幾組名詞:

“江海”義係

李詩中指“江河湖海”的並列式複合詞,可以分為“江”組、“海”組和“溟”組,這三個小組形成“江海”義係。

【江湖】(2次)

(1)泛指四方各地,即全國。

《贈僧朝美》:中有不死者,探得明月珠。高價傾宇宙,餘輝照江湖。

(2)指江河湖海。

《涇川送族弟錞》:江湖發秀色,草木含榮滋。

【江海】(10次,此錄3次)指江和海。李詩中用作並列式複合詞,往往形容氣勢大。

《述德兼陳情上哥舒大夫》:浩蕩深謀噴江海,縱橫逸氣走風雷。

《詠山樽二首》其二:愧無江海量,偃蹇在君門。

《觀博平王誌安少府山水粉圖》:粉壁為空天,丹青狀江海。

【江淮】(2次)泛指長江與淮河之間的地區。

《僧伽歌》:嗟予落泊江淮久,罕遇真僧說空有。

【溟海】(3次)

(1)指神話傳說中的海名。

《贈張相鎬二首》其一:倒瀉溟海珠,盡為入幕珍。

《贈宣城趙太守悅》:溟海不振蕩,何由縱鵬鯤。

(2)指大海。

《贈僧朝美》:水客淩洪波,長鯨湧溟海。

【溟渤】(8次)本指溟海和渤海。多泛指大海。

《同族弟金城尉叔卿燭照山水壁畫歌》:卻顧海客揚雲帆,便欲因之向溟渤。

《淮海對雪贈傅靄》(一作《淮海對雪贈孟浩然》):朔雪落吳(一作潮)天,從風渡溟渤。

《贈丹陽橫山周處士惟長》:水色傲溟渤,川光秀菰蒲。

《感時留別從兄徐王延年從弟延陵》:誰道溟渤深?猶言淺恩慈。

《送崔十二遊天竺寺》:待我來歲行,相隨浮溟渤。

《同友人舟行遊台越作》:懷沙去瀟湘,掛席泛溟渤。

《與南陵常讚府遊五鬆山》:安石泛溟渤,獨嘯長風還。

《天台曉望》:門標赤城霞,樓棲滄島月。憑高登遠覽,直下見溟渤。

“州丘”義係和“田疇”義係

李詩中指“陸地高土”的並列式複合詞,可以概括為“州丘”義係和“田疇”義係。這兩個義係之間關係密切。

1.“州丘”義係

【丘山】(2次)山嶽。比喻重、大或多。

《贈崔司戶文昆季》:垂恩倘丘山,報德有微身。

《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白骨成丘山,蒼生竟何罪?

【丘陵】(1次)連綿不斷的山陵。

《天馬歌》:白雲在青天,丘陵遠。崔嵬鹽車上峻阪,倒行逆施畏日晚。

【丘墟】(2次)廢墟,荒地。丘,廢墟。

《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公卿奴犬羊,忠讜醢與葅。二聖出遊豫,兩京遂丘墟。

《荊州賊亂臨洞庭言懷作》:郢路方丘墟,章華亦傾倒。

李詩中這兩處的“丘墟”皆作動詞,即變成廢墟。

【山嶽】(1次)高大的山。

《贈張相鎬二首》其一:秀骨象山嶽,英謀合鬼神。

【嵩嶽】(6次)“嶽”亦作“嶽”。李詩中皆指中嶽嵩山。

《上雲樂》:華蓋垂下睫,嵩嶽臨上唇。不覩譎詭皃,豈知造化神!

《山人勸酒》:浩歌望嵩嶽,意氣還(一作遙)相傾。

《贈嵩山焦煉師並序》:潛光隱嵩嶽,煉魄棲雲幄。

《答高山人兼呈權顧二侯》:輕塵集嵩嶽,虛點盛明意。

“輕塵集嵩嶽”,詹本第2750頁注釋(六)引朱注雲:“輕塵至微,白自喻也。嵩嶽至尊,以喻君也。”

《奔亡道中五首》其四:洛川為易水,嵩嶽是燕山。

“嵩嶽是燕山”,詹本第3110頁注釋(三):“嵩嶽,即中嶽嵩山,在河南省登封縣北。”

《嵩山采菖蒲者》:神人多古貌,雙耳下垂肩。嵩嶽逢漢武,疑是九疑仙。

李詩原文,依詹本所錄“嵩嶽”在《贈嵩山焦煉師並序》一詩裏作“嵩嶽”。“嶽”為形聲字,“嶽”為象形字,二者是異體字,音義無別,隨便寫哪一個都行。

【嵩丘】(7次)李詩中皆指中嶽嵩山。

《古風·天津三月時》:鞍馬如飛龍,黃金絡馬頭。行人皆辟易,誌氣橫嵩丘。

“誌氣橫嵩丘”,詹本第100頁注釋(八):“嵩丘,即嵩山。”

《贈嵩山焦煉師並序》:嵩丘有神人焦煉師者,不知何許婦人也。

《送於十八應四子舉落第還嵩山》:勸君還嵩丘,開酌眄庭柯。

《酬崔五郎中》:但得長把袂,何必嵩丘山。

《觀元丹丘坐巫山屏風》:使人對此心緬邈,疑入高丘夢彩雲。

《題元丹丘潁陽山居並序》:丹丘家於潁陽,新卜別業。其地北倚馬嶺,連峯嵩丘,南瞻鹿台,極目汝海,雲岩映鬱,有佳致焉。

《題元丹丘潁陽山居並序》:遙通汝海月,不隔嵩丘雲。

《說文·山部》:“嵩,中嶽嵩高山也。”

《說文·山部》:“嶽,東岱、南靃、西華、北恒、中泰室,王者之所以巡狩所至。從山,獄聲。”

李詩中“嵩嶽”、“嵩丘”共使用13次,皆指中嶽嵩山。充分證明李白詩歌所用詞語以上古漢語詞義為源頭的特點。

【島嶼】(3次)島的總稱。

《遊南陽白水登石激作》:島嶼佳境色,江天涵清虛。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圖》:聞君寫真圖,島嶼備縈回。

《瑩禪師房觀山海圖》:煙濤爭噴薄,島嶼相淩亂。

《送賀監歸四明應製》(晚唐人詩):瑤台含霧星辰滿,仙嶠浮空島嶼微。

“嶼”,《說文·山部》:“嶼,島也。從山,與聲。”“嶼”和“島”構成同義並列式複合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