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激情奔湧的黑夜(代序)(1 / 2)

蔣韻

想到航之,或者,國莉,我首先想到的是——“寫作之夜”:這是她的長篇小說《青藤纏繞》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說實話,我很難將小說中這個神秘黑夜中的敘述者“我”,與作者航之本人剝離開來。在那些安靜、執著、激情奔湧的黑夜裏掙紮的“我”,在那些如同地獄般痛苦如同天堂般快樂的黑夜裏獨舞的靈魂,是文本中的譚小茉,也是現實生活中的航之,她們合二為一,成為生命存在的隱喻。

起初,《青藤纏繞》剛發表時,我讀後,和航之有過一次談話。記得那時我對她小說中插入的這一部分“跳出來”的敘述,並不是很讚同。如今重讀,感覺變了,恰恰是這一部分,這精神的獨白,讓我止不住地心疼,讓我隱隱心痛。因為,我看到了從這“寫作之夜”中孕育出來的義無反顧和決絕。對一個人而言,那是壯烈的,如同史詩。

或許,從小說結構上來說,冠名為“寫作之夜”的這部分,就如同水下的暗流,或者,植物的根係,黑暗而神秘。而我卻更願意把它看做是掛在樹上的某一類果實,比如,霜打後的柿子,在北方的深秋中,堅挺著,有著凜冽的鮮豔。一個以“寫作”為生命救贖的女人,在今天這個極端物質的時代,這樣一個消費主義的時代,何其珍貴和不合時宜。

譚小茉一個人從二十二歲起,開始了和一座城池的戰爭。這城池的名字,與其說叫“婚姻”,不如說叫“人性”。因為,隻有在婚姻的狀態下我們才可能洞見和遭遇到更深刻、更深邃而複雜的人際關係。應該說,這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麵對的生存處境。隻不過,不幸的是,譚小茉比起大多數人所要麵對的,要更為複雜和艱險。不僅僅是因為對方是離異的男人,也不僅僅是因為那個從年齡上說更像她妹妹的繼女,她要麵對的,是一座山一樣強大的女人:一個專橫而暴戾的母親。

航之在《青藤纏繞》中,徹底顛覆了文學作品中常見的、約定俗成的“母親”形象,她給了我們一個意外,她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另類”的母親。這個母親,自私,霸道蠻橫,最不可想象的,是對自己的親生兒女們極端冷酷無情。她毫無顧忌地折磨他們,擺布他們,甚至,羞辱他們。現實生活中,有些強悍的母親這樣做的目的在主觀上以為是對自己的兒女好,而這個母親不是。這個母親是兒女的敵人,她在精神上與她的骨肉們為敵。這樣的女人,或許,她曾經曆過生活的巨創和大悲大慟,或許,是埋藏在她人性深處的惡念總要在適當的時機生長和蓬勃茁壯起來,總之,這個女人,這個母親,和天真無邪的譚小茉遭遇了。惡與善遭遇了。於是,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惡比善強大。

無邪的譚小茉,對生活溫情脈脈的譚小茉,她的武器隻有對塵世浪漫的憧憬和一點“救世與獻身”的情懷,用它們來和人性的深淵裏升騰著的“惡”交戰,人心深處的邪念交戰,何其脆弱與不堪一擊。十四年下來,她不僅僅是遍體鱗傷,重要的是,她開始和她的對手一樣,被仇恨和對生活的惡意撕咬得麵目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