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①。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注釋】
①徼(jiào):即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徼,假借為竅。”
【今譯】
可以言說的“道”,不是真常的“道”;可以言說的“名”,不是真常的“名”;“無名”是天地未開之前的本始,“有名”是天地既開以後,化生萬物之母。因此要常無欲,以觀玄妙,常有欲,以觀玄關一竅。二者雖然名稱不同,其實同出於一源,也就是老子所謂的“玄”。玄之又玄,就是眾妙之門。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離,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今譯】
天下都知道的美之為美,就有惡與美相對;都知道的善之為善,就有不善與善相對。因此,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都是相伴的存在。所以聖人處事崇尚無為,行教崇尚無言,萬物生長與聖人不離,聖人生長萬物而不占有,培育萬物而不倚仗,有成而不居功。聖人雖然不居功,而聖人之功永存不去。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今譯】
國家不尊崇賢人,免得百姓起爭端;不重視難得的東西,免得百姓為盜賊;不使人見到勾起欲望的事物,免得擾亂百姓的心思。因此,聖人治國(重內在、輕外在),使百姓虛心以養神,飽腹以養氣,嗜欲的心弱,筋骨強健。常使百姓無知無欲。仗著自己有小聰明的人不敢妄為,(因為聖人順其自然,行所無事),雖然有為,其實是無為,那麼沒有不安定的。
道衝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①兮似或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注釋】
①湛(zhàn):隱秘,模糊。
【今譯】
道空空洞洞,發而為用,道的用如同百川歸海,而海不盈滿。淵深的道是萬物的宗旨。(要想修道見道,必須)挫折人的銳氣,要與人無爭,隨波逐流與人同,不露圭角。道模模糊糊,好像有所存。我不知道道從何而來,在上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①。天地之間,其猶橐龠②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注釋】
①芻狗:草紮的狗。②橐(tuó)龠(yuè):風箱。
【今譯】
假如天地不仁,萬物對天地來說,如同芻狗之輕;假如聖人不仁,百姓對聖人來說,如同芻狗之賤。(天地聖人貌似不仁,其實這正是天地聖人做到了仁的極致),天地之間,如同風箱,雖然虛空無物,而氣機不屈不撓,越鼓動出得越多。說得再多也有窮盡,不如保守內在的虛靜。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①。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注釋】
①牝(pn):生物之本。
【今譯】
虛靈的東西能長存不昧,就是“玄牝”,“玄牝”的門戶,是天地造化的根源。綿綿不斷始終存在,作用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