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孤獨的行路人(1 / 2)

素月高懸,湛藍色的夜空下,群星低垂。璀璨的如同幕布上精致的寶石,若你踮起腳尖,便可伸手摘到。月光宛如銀白色的蟬翼朦朧著這片山林,影影綽綽。山風吹過,高大的杉樹搖晃著,擺動著……或是不甘這命運的枷鎖將自己深紮著這片高山。

壁立千仞,孤峰兀立。群山之中九崴峰像被巨力劈砍過一般,挺拔獨立。陡峭的山崖旁邊罡風像無數細碎的刀片肆虐著,懸崖邊上的男子卻輕衫單薄,山風鼓動這這白色的衣闕,烈烈發響。好像一不小心便會卷入深淵,萬劫不複。男子雙眼緊閉,漠然獨立。

他仿佛又看到:一襲白衣如流星般的墜落,越來越遠,但卻奇怪的是離眼前越來越近,近的能看到仰麵女子嘴角邊的微笑。似乎都能感覺到女子蒼白的手指間的溫暖……

“空,會一輩子記住我嗎?”喃喃的耳語回蕩耳邊。

男子霍然抬起雙手拚命的想去抓住那個聲影,卻什麼也抓不住,最終隻能無力的垂下去。“紫煙,你贏了”男子蒼白一笑。

“掌門師兄,方丈在大殿等你”一個憨憨的聲音在身後響起。將男子從沉思中喚醒,月光中,男子白色的衣衫包裹著健碩的身材,利落的的臉頰,線條分明,異常的俊美,讓人目眩神迷。這張明媚的臉上卻有著這種俊美不匹配的落寞和悲傷。

“知道了,智然”男子輕聲低語,轉臉跟著那智然的和尚移步走進樹林。

黝黑的樹林雖然在月光的照耀下,依然昏暗不擇路。但二人卻如履平地,輕鬆自如。就這樣,不一會二人就出了樹林,來到了一條悠長的小徑。放眼望去,隻見小徑的盡頭卻是一座宏偉的建築。雖是月光朦朧,但視線中那建築卻依然如龐然大物,雄踞山頂,自是一種傲視獨立,威不可犯。

《衛書》雲:澤國有山,名九崴。山高千丈。拾步萬階而上,有寺曰珈藍。寺眾千人,香客不絕,鼎盛至極。

珈藍以九崴南北中軸線所建,拾步九九八十一個台階,入珈藍寺山門,曰:“空門、無相門、無作門”。進入山門,入眼是寬闊的甬道;過甬道,迎麵是開闊的四方庭院,庭院綠草茵茵,更有數棵巨木,粗可容多人懷抱。移步望北第一重殿便是那“天王殿”,天王殿兩側是鼓樓和鍾塔,殿中央供彌勒尊佛;東西兩旁分塑四大天王像,彌勒佛背後神龕內供韋馱菩薩像。

天王殿再往北走,即看到大雄寶殿(大殿)殿內供奉釋迦牟尼佛,隻見佛像高10米,結跏趺坐(兩腿交叉,雙腳放在相對的大腿上,足心向上),左手橫放在左腳上,名為“定印”。渾身金光閃爍,讓人望之生畏。

來人抬腿進入寶殿,隻見殿中央蒲團之上坐一入定僧人,老僧身披大紅袈裟雙眼微閉,右手的念珠撥動,嘴唇輕聲,細聽念的卻是金剛經。

“智空,外麵你看到了什麼?”老僧背對來人低沉的問道。

“弟子看到了樹葉隨風流轉”

“葉動了嗎?”

“不是葉動,不是風動,而是弟子的心動了”智空答道。

老僧點了點頭“智空啊,五個月後就是主持接任大典,你準備好了嗎?”

“弟子……”智空欲言又止。

老僧從蒲團中轉身站起,慈眉善目,眼中智慧的精光略過。老僧盯著眼前的弟子,眼眉間流露出欣賞和疼愛。的確!這個弟子自小便無父母,被他收養。他照顧他起居,教他為人處世的道理,並傳他無上佛法,視他為自己的兒子一般。而這個弟子也不辜負他的期望,自小七竅玲瓏。所有佛經看過,過目不忘。聰慧過人的他更能融會貫通,博采眾長。對佛法悟性天成。所以珈藍寺上下都知道,這個年輕的僧人是下屆主持的不二人選。這一切都讓老僧非常滿意。

然而,雖然這五年再沒有人提及當年所發生的事情,但是老僧知道,那件事後,這個心不沾塵的弟子,再也不像從前那般平靜過。他嚐試開導,規勸,卻依然難消這個少年僧人心頭的孽障。“智空,心不靜,安能身靜。心即是佛,佛也是心。你獨自下山吧!”老僧微歎一聲。

“弟子,願仿達摩師祖,後山麵壁十年”智空伏地跪拜,神情痛苦異常。

“阿彌陀佛,智空你凡心萌動已久,想要放下,非麵壁思過能夠解決。凡塵事凡塵了。能不能剪斷俗世,頓悟成事。就看你那顆侍佛的心了。去吧!”老僧揮手示意讓男子離去。少年僧人雙眼緊閉,叩拜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