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施雄傑所謂“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所言不虛。凶手目標明確,手段專業,顯然是黑社會人員,使用了槍支,於公開場合作案,雖殺人未遂,性質非常嚴重。施雄傑在受保護期間出這種事,有他本人未聽從保衛安排問題,也暴露出警方工作的疏漏,同時表明凶手有渠道掌握施的行蹤,人雖未死,事件不小,葉家福在第一時間向趙榮昌做了報告。
“好大膽,真猖獗。”趙榮昌詢問,“有線索嗎?”
警方投入全力,目前尚無明確線索。郭啟明是一個主要懷疑方向,但是也不排除其他方向,施雄傑的利益交往十分複雜。
“注意保密,不要有任何聲音。”趙榮昌強調。
那時候大慶典在即,全市上下營造氣氛,一片歡樂祥和,槍擊殺人案出得很不是時候,傳出去很具反效果。施雄傑被傷害不是偶然事件,背景複雜,牽扯既深且廣,後頭肯定有文章,辦起來不容易,發展下去可能是個特大案件,在“紀念建州1350周年”大慶典之際,趙榮昌麵臨“美好祝願”前夕,不應該有這種案子發生。施雄傑被以最快的速度迅速轉移出當地,移藏他處。辦案部門按照要求,盡力封鎖相關消息,把事件影響控製在極小範圍。由於事出於庫區偏遠地帶,發生於夜間,能見度差,目擊者和現場人員少,事後警方處置迅速,消息被有效封堵,未見諸任何媒體,大成湖波瀾不驚,小酒館人來人往,一如既往。兩個槍聲的音效迅速稀釋,一起不知何人所為,不知傷者是誰的詭異惡性案件似乎從來就沒有發生過。
那一天趙榮昌把蔡波找去商量事情,蔡波所管轄的象山新區擬利用市慶期間高朋雲集之便,把一些領導專家學者與客商請到象山新區,召集一個“新區發展懇談會”,作為市慶係列活動的一個配套項目,讓與會者高談闊論,集思廣益,出謀劃策。趙榮昌要求蔡波在這個項目裏增加一點內容,擴大一些範圍,做一個小安排。
“借這個機會讓大家一起懇談一下好嗎?”趙榮昌問。
蔡波問:“咱們開一船?”
“你考慮一下。”
事情交給了蔡波。趙榮昌跟蔡波提到的“大家”以及蔡波所謂“開一船”有特定含義,指的是他們省委黨校的同學。當年趙榮昌與葉家福、蔡波三人在黨校培訓班同學兩年,全班學員四十人,趙榮昌是班長,時趙班長提倡全班同學培養團隊精神,同舟共濟,蔡波年輕,玩世不恭,私下裏諷刺挖苦,稱班長傾心打造“榮昌號”,不知是賊船還是好船。這麼多年過去了,如今看來“榮昌號”基本是條好船,全班同學中,除去一位不幸患病早亡,兩位棄政下海,三位在任上涉嫌腐敗丟官判罪,其餘同學目前安康,大都成長茁壯,已經有十數位廳級官員,其餘都在處級,分布於省直和全省各地。自畢業離校以來,同學各自一方,多有工作聯係,也有私人交誼,趙榮昌在省政府工作期間,曾出麵召集過一次同學聚會,到會三十人,比較齊,此刻籌備市慶,班長考慮再次召集同學相聚。趙榮昌當年是班長,如今是一方首長,主政一市,有資格也有條件主持大家聚會,本市隆重紀念建州1350周年,舉辦大型市慶活動,需要遍請賓朋,同學中有不少人身任要職,本就在邀請貴賓之列,借此機會把其他同學一並請來,既為慶典助陣,又讓大家相聚共敘,“榮昌號”再次開船,別有一番意味。由於慶典嘉賓邀請範圍有限,需要考慮另外名目相邀,趙榮昌讓蔡波用“象山新區發展懇談會”為名,遍請同學們蒞臨懇談,容大家便以參與。同學聚會畢竟更多的屬於私交,不具官方活動性質,宜隻做不說,不能過於張揚,但是趙榮昌特別上心。
“這一次要讓大家來共同見證。”他說。
他遍請同學要來見證什麼?趙班長的一次成功慶典,或者另有名目?
蔡波在他的“懇談會”方案裏,為同學聚會特別做了安排,趙榮昌不滿意,批評道:“是不是官一大腦子就僵?”
他舊事重提。蔡波當年進黨校時有些紈絝子弟模樣,學習不太用心,腦子卻靈,怪話很多,有些創意,比如所謂“榮昌號”之說,至今流傳於同學嘴中。這麼多年過去,蔡波官當大了,創意倒沒有了,好不容易把同學叫來聚會,怎麼隻會老三篇,吃飯喝酒聊天,不能想點更有意思的項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