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口才的優劣主要表現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與人打交道、交朋友、工作,還是與家人相處,都離不開良好的口才技巧。你可以說出令人愉悅的話,也可以說出令人惱恨的話,全在於你的語言表達能力。
常言道:隻有好口才,才有好人生。如果你想讓自己的生活圓滿幸福,就必須鍛煉自己的口才,從現在就開始!
第一句話給人留下好印象
初次見麵的第一句話,是留給對方的第一印象。說好說壞,關係重大。說第一句話的原則是:親切、貼心、消除陌生感。常見的有這麼三種方式:
——攀認式
赤壁之戰中,魯肅見諸葛亮的第一句話是:“我,子瑜友也。”子瑜,就是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他是魯肅的摯友。短短的一句話就定下了魯肅跟諸葛亮之間的交情。其實,任何兩個人,隻要彼此留意,就不難發現雙方有著這樣或那樣的“親”、“友”關係。
例如:“你是××大學畢業生,我曾在××進修過兩年。說起來,我們還是校友呢!”
“您是體育界老前輩了,我愛人可是個體育迷。你我真是‘近親’啊!”
“您來自蘇州,我出生在無錫,兩地近在咫尺,今天得遇同鄉,令人欣慰。”
——敬慕式
對初次見麵者表示敬重、仰慕,這是熱情有禮的表現。用這種方式必須注意:要掌握分寸,恰到好處,切忌胡亂吹捧,不說“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之類的過頭話。表示敬慕的內容也應該因時因地而異。
例如:“您的大作《教你能說會道》我讀過多遍,受益匪淺。想不到今天竟能在這裏一睹作者風采。”“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很高興能在這裏見到您這位著名的山水畫家。”
——問候式
“您好”是向對方問候致意的常用語。如能因對象、時間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問候語,效果則更好。對德高望重的長者,宜說“您老人家好”,以示敬意;對年齡跟自己相仿者,稱“老×(姓),您好”,顯得親切;對方是醫生、教師,說“李醫師,您好”、“王老師,您好”,有尊重意味。節日期間,說“節日好”、“新年好”,給人以祝賀節日之感;早晨說“您早”、“早上好”則比“您好”更得體。
見什麼人說什麼話
有些人的腦袋是“少根筋”,他們經常搞不清楚情況便胡扯瞎說。比如在壽宴上對壽星大談人壽保險的好處;對孕婦說養孩子沒什麼好處,孩子翅膀硬了就飛了;對新人們說今天喜宴的菜好吃極了,下回別忘了再請我;甚至當別人就要出門旅行時,卻大談今年發生過多少起飛機失事的意外事件等等。
也許這類人有時隻是談興正濃,沒有注意到交談對象的情況。不過,即使他們並不是故意說出這些話,卻也在不知不覺中傷了人。當然,也有可能他們真的是“少了根筋”,木頭腦袋,轉不過彎!
話總是說給別人聽的,至於說得好不好,是否有口才,不僅要看話語能否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也要看別人能不能理解並樂於接受。如果你說的話別人聽不懂,或者根本讓人提不起興趣,那麼這樣的談話還有什麼意義呢?所以與人交談之前,你應該搞清楚對方的個性。假如他喜歡委婉,你就說些流利的話;假如他喜歡率直,你就說些直接的話;假如他崇尚學問,你就說點高深的話;假如他喜歡談些瑣事,你就說點淺顯的話。這就是所謂的“見什麼人說什麼話”。而事實上,隻要你說話的方式能與對方的個性相符,在交談時便能一拍即合。
當你和對方交談時,盡量使用對方會認同的語言,談論對方熟悉和關心的話題,並且視具體情況靈活應變,以便在迎合對方心理的同時,也贏得對方的好感。隻有贏得對方的好感,你才有可能得到想獲得的東西,而這正是成就大事的一種技巧。
當你與地位較高的人談話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態度要尊敬,對方講話時要全神貫注地聆聽。
——不要隨意插話,除非對方希望你有所響應。——回答問題時要簡潔適當,盡量不說及題外話。
——說話態度自然,不要顯得緊張。
——不要做“應聲蟲”。因為當你隻一味地說“是”時,對方可能會心生不悅,甚至認為你沒有主見。
當你與地位低的人談話時,你應表現出莊重的態度,千萬不可在交談時漫不經心。一旦你認為和對方談話不用多費腦筋,你的態度就會給人一種隨隨便便的感覺,更何況對方的地位雖然比你低,並不意味著他的能力也一定比你弱。所以,這時你應讓對方感覺到你對他的談話內容有興趣,並且讓他繼續說下去。而當你說話時,你必須莊重、有禮、和藹,避免出現高高在上的態度。此外,你不妨讚美對方出色的工作表現。但切記不要太過聒噪,或太過親密;最重要的是,你不要用自己的優越地位去阻止對方發言。
當你和女性談話時,你必須先開啟話頭,以便能夠繼續交談。不妨詢問對方有關書籍、花草或其他輕鬆的某些事物。總而言之,你必須選擇能夠讓對方感興趣的交談話題。同時,一切要以對方為中心,並用能夠增加對方感情的談話口氣、態度和方式。如此一來,你們的交談就能愉悅而順利地繼續進行。
另外,最為重要的一點是,當你與女性交談時,務必保持尊重對方的態度,除不可隨意打斷對方的談話外,也不應輕蔑對方。換言之,隻要你表現出有禮、誠懇、尊重、和善的態度,自然就能讓對方覺得與你談話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
當你和老年人談話時,應該保持謙虛的態度。你會經常聽到長輩在教育後輩時說:“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其實這句話很有道理,因為老年人接受的新知識雖然比你少,可是他的人生經驗卻比你豐富,所以在雙方談話的過程中,你應謙遜虛心。特別是有些老年人不喜歡別人說自己年事已高,甚至他們希望自己顯得比真實年齡年輕。所以在與老年人談話時,你不要直接談及他的年紀,隻需提及他的閱曆。一旦這種話題贏得他的歡心,他會覺得你非常討人喜歡。
當你和年幼的人談話時,你會發現有些人的思想比較成熟,有些人則沒有你懂得多。如果遇到第一種情形,你和對方的交談並不會有太大的障礙,隻要你表現出更為沉穩的態度即可。也就是說,不要降低自己的身份,也不要給對方直呼你姓名的機會,同時避免與他們有所辯論。你隻需讓他們明白,你希望他們尊敬你,而你也一直在維護自己的尊嚴。畢竟人們總是因為你自己看得起自己,別人才會對你尊重有加,尤其那些比你年幼的人更是如此。
另外,當你與對方交談時,你也必須考慮到對方的文化背景,因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說話方式上也會呈現不同的特點。
簡單地說,從事不同職業、具有不同專長的人,他們所接觸的信息類型和話題往往不相同,而他們也會因為不同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對不同的話題津津樂道。因此,如果你以對方一竅不通或一知半解的事物作為話題,他們就會覺得味同嚼蠟,這樣,你想與對方繼續深談將會顯得十分困難。相反,如果你能抓住對方職業或專長上的特點,並借此作為交談的話題,就能非常容易拉近心靈間的距離,從而使雙方產生極佳的共鳴。
綜觀以上情況,你一定能夠發現因人而異的談話方式不僅體現了你自身的素質和修養,也讓對方感受到尊重與信任。因此,對於這種說話技巧,我們不可不知,不可不學!
知識是口才的基礎
有一位學者說過這樣的話:“如果你能和任何人持續談上一分鍾而使對方發生興趣,你便是最佳的交際人物。”
這句話看來簡單,其實並非容易,因為“任何人”這範圍是很廣的,也許是工程師,也許是個律師,或是教師,或是藝術家。總之,無論是三教九流,或各種階層人物,你都能和他談上一分鍾且使他對你的話感興趣,那真是不容易。
姑且不論困難或容易,我們總要克服這個難關。常見許多人因對對方的職業毫無了解而找不到話題,這是很痛苦的。其實如果肯下點工夫,這種“無言以對”的情形就可以減少,即便成為一個優秀的交際人物也非難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雖是一句老語,但至今仍然適用。所以,首先必須充實你自己的知識。
一個胸無點墨的人,當然不能應對如流。學問是一個利器,有了這寶貝,一切皆可迎刃而解。你雖不能對各種專門學問皆有精湛的研究,但是所謂“常識”卻是必須具備的,倘若再加以巧妙運用,那麼要應付任何一個人做出一分鍾使他有興趣的談話都是不難的。
“與世界一同呼吸”,閱讀每天的報紙,每月所出的各種著名雜誌,這是充實你自己的最佳方法。這隻是最低限度的準備工作,如果你想在談話中贏得別人的讚賞的話。世界的動向、國內軍政經濟的概況、科學界的新發現和新發明、世界各地所矚目的地方或新聞人物,以及藝術名作、流行時尚、電影戲劇新作品的內容等等,皆可以從周圍的報紙雜誌中看到。此外,還應該多聽演講、多讀書等。
倘若以提升自己的口才能力為目的而去閱報、聽演講和讀書,還得需要一定的技巧。
在你看報紙的時候,要各拿一支紅、藍色圓珠筆,把每天最有興趣的新聞,或是所見的好文章勾起來。要是能剪下來,就更好。每天隻要兩條,兩個星期之後,你便能記住不少有趣的事情了。
在你看雜誌或書籍的時候,每天隻要能夠記住其中的一兩句你認為很有意義的話,用紅、藍色圓珠筆在那句話旁邊畫上線,或者能抄在日記本上或是筆記本裏那就更好。
是的,開始時不要貪多。不要一開始就使自己過分為難,否則沒有幾天你就會放棄了。
每天隻要一兩句,又省事,又容易記。可是不要看不起這一兩句,如果你每天不停地記下去,兩三個月後,你就會發覺自己的知識比以前豐富得多了。談話時用自己的話把這些知識加以發揮。這些有意義的話,隨時隨地都會跳出來,幫助你,解救你的談話窘境。
在聽演講時,或在聽別人談話時,隨時都可以聽見展現人類智慧的名言或是諺語。把這些佳句記在心中,抄在紙上,久而久之,你談話的題材和內容就越來越豐富有趣了,你的口才自然就越來越精進了。再過不久,你簡直可以“出口成章”,隨便說什麼都可以條理清晰、生動活潑了。
例如在雜誌上的某一篇論文裏看見這麼幾段話:
“我們現代人應當成為這個樣子的人——要看得遠,要讓眼界開闊。別始終停留在原地,隻看見同樣的一些街道和人物,同樣的一些牆和屋頂,同樣的一個地平線。我們必須把生活圈擴大,利用我們的眼睛和耳朵、手和腳,使我們成為廣大地球村的一員。”
“現代人應當學會拿自己的損失和許多人的損失作比較,拿自己的缺乏和所有人的缺乏作比較。”
像這樣的文字,都是值得你記下來的,如果你能了解它的意義,被它所感動的話。之後,當你檢討你自己的行為時,或是規勸朋友不要整天斤斤計較時,或是批評一個不識大體的人隻會破壞大局時,這幾段話便會跳出來幫你的忙,使你的談話增強說服人、感動人的力量。
這種例子是舉之不盡的。為了激發你練習口才的動機與興趣,現在再舉幾個可以經常使用的話:“無論何時都不要拒絕工作中瑣碎的事情,因為偉大的事業是由瑣碎的細節構成的。”“愛一個人,最要緊的是愛他未來的模樣。”“人一定要顧及社會,因為保護他的是整個人群。”“無論對哪一個人,如果他隻肯給我束縛的愛和友情,那我就兩樣都不要。”“不滅的隻有事業!生命是要在活動中才能壯大的。”“對於學習,永遠不會太早;對於改過,永遠不會太遲。”“聰明人從傻瓜那裏所學的,比傻瓜從聰明人那裏所學到的多。”這裏說“使用”這些話,而不說“引用”這些話,因為這些話到底是從書本上抄下來的,多多少少總帶著一些書本氣。說的時候,根據它的字麵意思,加以發揮,把它表述得更明白、更順口一點。不妨看一個怎樣利用的例子吧!十幾年來,瑪麗曾經遇見許多這樣的事情:朋友們戀愛了,男朋友總是希望他的女朋友停止學業,或是把工作辭掉,立刻跟他結婚。有的女孩子大學讀了三年,隻差一年就畢業了,可是男方不能等。有的女孩子有份收入和發展都不錯的職業,而且在她工作的領域裏擔任極重要的角色,可是男方並不看重女方這種社會地位和工作的機會,總希望他的女朋友整天待在家裏,無所事事地做他將來的妻子。在這種場合,假使有機會的話,瑪麗總是勸男方改變一下他的想法。她會說:“你真愛她嗎?那麼為什麼不為她的未來打算一下呢?”並且說:“你如果愛她,那麼為什麼非要犧牲她辛辛苦苦了多少年所努力得來的學業或是社會的地位呢?”她也這樣警告過那些陷入情網的女孩子,她說:“無論你的男朋友說他怎樣愛你,都是假的。除非他的一舉一動都是為你的未來著想。單是為你著想,還是不夠的,一定要為你的未來著想才是真正的愛。”
有些男性朋友聽了這些話之後,的確能夠多多少少改變她們或他們的想法,把眼光看得遠一點,不被一時的欲望、衝動,或是目前的利益所迷惑、所限製。而這些話,都是運用了上麵提到的“愛一個人,最要緊的是愛他未來的模樣”這句話。
你把一句話體會得越深,就能把它應用得越廣,它就變成各式各樣的形式,出現在你的言語和行為裏。
怎樣利用上麵所引用的名言,這裏隻舉一個例子,其他的要等你自己去試。
你不能對每一種人都談同樣一件事情。一個研究科學的,不會對生意經有興趣,同樣一個生意人,對他談哲學的大道理,他不一定有興趣。這裏有一個小笑話:某先生以口才見長,有人便向他求教談話訣竅,他說:“很簡單,看他是什麼人,就跟他說什麼話。例如和屠夫就談豬肉,和廚師就談麵包。”那位求教的人問道:“如果屠夫和廚師都在座,你談些什麼呢?”他說:“我談三明治。”由上麵的故事可知,為要應付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們,就得具備多方麵的知識。所以就需要多讀、多學。如果你能夠做到這一點,那麼應付各式各樣的人物自然就能勝任愉快。
雖非樣樣專長,但技巧運用全在你自己。你不懂法律嗎?但遇到了律師,你不妨和他談最近發生的某件案子,由你提供案情(這是你從報章上讀到的),其餘的法律問題,讓他說好了。
東京有一家美容院,生意興隆為當地之冠,有人前去詢問老板生意秘訣,老板坦承地說:“完全由於所聘請的美容師在工作時善於和顧客攀談之故。”但又怎樣能使美容師們個個都善於說話呢?
“簡單得很。”店主人說,“每個月我會把各種報紙雜誌都買回來,規定每個職員在每天早上開始工作前一定要先閱讀,當做日常功課一樣,那麼他們自會獲得目前社會最新鮮的聊天話題,博得顧客的歡心了。”
這不過是千百個例子中的一個。知識是做事之根本,你要使自己的談吐能贏得任何人的喜愛,更要多閱讀書報雜誌,讓這天地間的知識貯存在你的頭腦中,到要運用的時候,經過你的頭腦選擇整理,便能與人對答如流了。
說得多不如說得妙
有人說話時喜歡引經據典或長篇大論,經常讓聽者暈頭轉向,不知所雲。事實上,這種說話方法遠不及簡短的幾句關鍵語!
任何事物,不管是多複雜的現象、多深奧的思想,說到底也就是經過概括和抽象後的認知。而這些認知就是事物的精華與核心,隻要你能抓住並領悟它,就能觸類旁通。所以,如果你能用極為簡明的語言,條理分明地將自己的觀點加以表述,或將對方思想、觀點上的實質部分一一揭露,便能收到“片言以居要,一目能傳神”的效果。
在一次亞洲大專辯論賽中,香港中文大學隊與新加坡國立大學隊,針對“個人利己主義是社會進步的最重要因素”的辯題進行辯論。新加坡國立大學隊為正方,香港中文大學隊為反方,雙方爭辯激烈,相持不下。
這時,香港中文大學一個隊員指出:“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難道是因為個人功利主義嗎?愛迪生發明電燈,造福全人類,難道也是因為個人功利主義嗎?”此話雖然簡短,但是一針見血、切中要害,具有幾乎不可辯駁的威力。
俗話說:“秤砣雖小壓千斤。”畫龍點睛的語句,能在關鍵時刻發揮重要的作用。它包含辯論者高度濃縮的思想、感情、智能和力量,具有以少勝多、點石成金的特殊作用。
學會讓幽默為你說話
幽默是一種最生動的語言表現手法。與幽默的人相處、談話是非常有趣的事。如果與人發生爭執,或是各自堅持自己的意見,幽默常常可以助人立於辯論的不敗之地,並且化爭執為會心一笑。
辛辣風趣的幽默,雖不同於嚴密的理論與辯駁,但因同樣具有真實性、威懾力以及邏輯性,所以它仍有著很強的辯論力量。也就是說,在辯論中,幽默雖然既無辯論過程,也沒有反駁的模式,卻能以詼諧逗趣的方式,暗示事物的本質,借此達到明辨是非的目的。因此,在辯論過程之中,幽默常常能發揮“證明”與“反駁”所無法達到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在開庭審判28名日本甲級戰犯之前,美、中、英、加、法、新、荷、印、菲等10個參與國的法官們曾因排定法庭座次而展開過一場激烈的爭論。
當時,除庭長韋伯法官的席位不容置辯之外,庭長右手邊的座位屬於美國法官似乎也已成定論。然而,庭長左手邊的座位該屬於哪國法官,大家卻各執一詞。因為坐在庭長身邊的法官,不僅可以隨時與庭長交換意見,同時也意味著該法官所在國在審判中的地位。按理來說,中蘇法官應安排在庭長左手邊的第二把交椅,可由於當時中國的國力並不強,因此被各強權國所否定。在這種情況下,唯一出庭的中國法官梅汝璈,便麵對列強展開一場機智的舌戰。
梅汝璈首先從正麵闡明,座次安排應按日本投降時各受降國的簽字順序加以排列,這是唯一正確的原則立場。因為審判日本戰犯一事中,中國受日本侵害最重,並且抗戰時間最久,所付出的犧牲最大,所以有八年浴血抗戰曆史的中國理應排在第二。再者,沒有日本的無條件投降,便沒有今日的審判,所以按各受降國的簽字順序排座,實屬順理成章。
接著,梅汝璈話鋒一轉,微微一笑,說:“當然,如果各位不讚成這個辦法,我們不妨找一個體重計,然後依照體重安排座位,體重重者居中,體重輕者居旁。”
各國法官聽了全都忍俊不已。庭長笑著說:“你的建議很好,但它隻適用於拳擊比賽。”
梅法官接著說:“如果不以受降國簽字次序排座,最好就依體重排座,因為這樣即使我被排在末位也心安理得。而我也可以對我的國家有所交代,一旦他們認為我不該坐在角落,至少還能另派一名比我胖的人來替換我。”
此番回答引得法官們大笑起來。畢竟,在舉世矚目的國際法庭上,法官座次要是真的按照體重加以排定,豈不是天大的笑話!而梅汝璈正是利用這樣的玩笑,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在辯論中反駁對方,有時舍棄鋒芒畢露、相互抨擊的語言,改用風趣含蓄、詼諧生動的語言,反而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漢朝時,漢武帝晚年希望自己能長生不老。一天,他對侍臣東方朔說:“相書上說,一個人鼻子下方的人中越長,壽命就越長,人中長一寸,就能活一百歲。不知是真是假?”
東方朔聽了此話,知道皇上又在做長生不老的夢,所以臉上露出一絲譏諷的笑意。而皇上眼見東方朔似有譏諷之意,不悅地說:“你居然敢笑話我?”
此時,東方朔摘下帽子,畢恭畢敬地回答:“我怎麼敢笑話皇上呢?我是在笑彭祖的臉太難看了。”
漢武帝問:“你為什麼笑彭祖?”
東方朔說:“據說彭祖活了800歲,如果真像相書所說,‘人中一寸就活一百歲’,彭祖的人中就該有八寸長,那麼他的臉豈不是太難看了嗎?”漢武帝一聽,不免也哈哈大笑起來。
在這個曆史故事中,東方朔以幽默的語言,借助笑話彭祖來諷諫皇帝,整個批駁過程機智含蓄、風趣詼諧,也讓正在怒氣中的皇帝轉怒為喜,並且愉快地接受諷諫。
當然,幽默不一定都用在化解敵對的爭吵和攻擊,有時也可用在輕微的詼諧談笑風生中。這時,巧用幽默,既能達到駁斥對方觀點的目的,還能營造和諧友好、輕鬆愉快的氛圍。
有一次,世界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應邀赴宴,正好和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士坐在一起。這位女士用戲謔的口氣向達爾文提出質問:“達爾文先生,聽說你斷言人類都是由猴子變來的,那我也是屬於你的論斷之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