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聲機】
“你們初中畢業了沒有?”
和別人閑談,聽到的最傷自尊的話,類似也有:“你們哪個學校的?”
更有甚者:“你們今年十幾歲了?”
“你狐狸一樣地。”
一位哈薩克老人感歎李俠語言狡猾。
“這啥東西,毛驢子也不像。”
看完李俠畫的馬後,一哈薩克人不解地問。
“常住在布爾津宅死你。”
一遊客在喀納斯到觀魚台的車上如此感慨。
“我站在河邊聽見流水聲就想‘噓噓’”。
喀納斯湖邊,馬丫說。
“這哪叫湖,分明是河嘛。”
一遊客感歎喀納斯湖水入口處的流速。
馬丫說:“老師以前說,想欣賞歐洲森林就來喀納斯,但是到了喀納斯沒覺得有歐洲風情啊?”
李俠說:“那是因為你沒去過歐洲。”
“過去過去,不要糟蹋人!”
可愛的店老板留完言後,旁邊人誇他字寫得勁道。
“上觀魚亭沒有路隻有狼,還有哈熊……”
一旅行社經理知道我們仨兒計劃淩晨五點徒步去看日出後,說出這番話,嚇得我們真沒敢去。
“你的帽子把‘佛光’遮住了。”
在佛光閣前,太陽光打在遊客的腦門兒上,拍照的人稱這束光為“佛光”。
“這是我原來上廁所的地方。”
一遊客指著觀魚亭的一棵樹說。
“明天去克拉瑪依吃飯,吃完飯一屁股就坐回家了。”
一克拉瑪依遊客形容他家離喀納斯很近。
“你說我咋就那麼讓人容易害羞呢。”
一遊客要看李俠的畫,李俠合上速寫本不樂意。
“上到那個八角亭?”
一遊客如此雷人地稱呼觀魚亭。
“我以為是站到上麵就可以看到下雨啦。”
某遊客將“觀魚亭”誤以為是“觀雨亭”。
小孩說:“賣鬆塔,一塊一個(大喊)。”
李俠說:“他瘋了。”
小孩說:“我沒瘋。”
哈薩克族小孩的叫賣聲幾近“瘋癲”。
“你們是人,它是吃的。”
賣鬆塔的小孩錯把遊人說的“怎麼和我們撿的不一樣”聽成了“我們和鬆塔不一樣。”
哈斯爾說:“我和我的兩個弟弟都姓哈。”
哈爾斯讀漢語學校,他知道漢族小朋友都有姓,而且都是名字的第一個字,所以他在介紹自己的時候才說出上麵這番話。
“我隻有扣分的時候才簽名兒。”
留言時,喀納斯調度邊給我們簽名邊感歎。
“你又不是明星,還‘簽名’。”
旁邊有人緊緊附和。
“圖瓦人的房子現在都用上塑鋼窗了!”
遊客在感慨現在的生活變好了!
曹:“暈車暈得牙都酸了。”
一暈車就吃話梅。
“圖瓦人家裏男丁少,一般劫色不劫財。”
導遊對夜不歸宿的男遊客說。
“他們不怕狼,他們就是兩隻狼。”
一遊客描述自己的同伴。
“畫個馬給多少錢?”
在白哈巴一群小孩說拍照要三塊錢,留言要三塊錢,一遊客問其中說會畫馬的小孩。
曹:“我的孤單是你們解決不了的。”
中秋之夜,曹躺在床上無奈地說出此番耐人尋味的話。
李俠:“大概我們到喀納斯山上就隻能吃草了。”
快沒錢時的感慨。
馬丫:“我好想看看地圖,我們在哪個地方。”
在白哈巴沒有地圖,所以不太能確定自己是否還在中國,怕一不小心出了界,成了偷渡的人!
“下麵沒意思想到山上坐坐。”
一位在禾木上班的小夥子這樣說工作。
“我想打電話。”
曹用相機對著一哈薩克小夥子的“大哥大”不停地拍,小夥子在擺拍了半天後無奈地請求。
“我長得自己都害怕呢!”
我們拍照時,一遊客說。
李俠:“我們真是悲慘至極呀,榨菜都能當零食吃。”
李俠:“好辣,鼻涕都辣出來了。”
我們以榨菜為早餐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