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樣想著,聽何美慧說:“阿哥你怎麼啦,你表情好怪哦,不會是聽到更快的可以清除氯的消息,高興的樣子吧。”我愣了一下,說:“不是,我想到我們地球還在經受著苦難,我禁不住,情緒來了。我想飛回地球,你等我把在這裏學到的科技傳授給人們。再來接我,好嗎?我是真舍不得你,可我更不能拋下我的同胞和我們的地球。”“嗯,好吧,你真是一位讓人值得尊敬的,有優秀品質的人。”真是太好了,她能理解我的想法,有與我一樣的價值觀。那我更要抓緊學習,盡可能多的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我想到這裏說:“可以讓我看看你們飛碟上的生態循環係統嗎?你們是怎樣可以獨立於宇宙之中的。”
我想這個很重要,他們可以在飛碟上長期生活,可以生產食物,一定有生態循環。不象我們的飛船,所有資源都要攜帶,若能解決這個問題,將來我們也才能長期的翱翔於太空之上。“你想了解循環係統可以來看這個視頻。”何美慧領著我走向可連接各視頻的顯示屏前。這時何英慧的全息機器人告辭,從氣泡門過去了。
何美慧打開視頻,連接生態循環係統艙室。鏡頭移動,我看到一排的大罐有管道相通,各種植物有的是從平地裏的箱盒裏長出來,有的是從高架上的箱盒裏長出來,還有的從裝有水的盒裏長出來。有草本的,有藤本,有木本的。有的開著奇異的花,有的結著沒見過的果實。有的長著奇形怪狀的葉子。
何美慧給我講解:“那一排的大罐是微生物分解發酵罐,從各個艙室收集的有機物在這裏集中分解,產生植物需要的養分。再經小管送到植物根部實行循環,也包括水份。那裏還有排氣扇,把這裏植物產生的氧氣送到各艙室,從各艙室收集二氧化碳送到這裏。實行氧氣和空氣中碳的循環。這些植物和微生物就是在做循環的工作,並還產生果實。供我們食用。我看到還有一些從沒見過的小蟲,有的在啃食葉子,有的在爬。我說:“在這裏怎麼還有害蟲呢。”何美慧說:“在生態循環係統裏是要有一些害蟲的,這些害蟲在啃食植物的同時,刺激植物分泌抗體。這樣有抗體因子的果食才具有好味道,和多種維生素,等我們需要的營養,和好口味。”哦,原來是這個道理,怪不得我們現在吃的有些水果蔬菜都覺得沒以前的味道濃了。總是象被稀釋了一樣。除了化肥的原因,還有沒有害蟲的刺激也是一個主因。
何美慧接著說:“在太空中,這些低等的動植物變異很快。下一代就跟原來不一樣了,這是個問題。我們為了穩定基因的變異,在沒有大氣層保護的太空中向飛碟外麵釋放厚厚的混合了鎳氣的臭氧。有了這個保護層和我們特製的飛碟金屬,才使太空中的有害輻射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這些低等生物才生長旺盛而遺傳穩定。”哦,在獨立於太空中也必須模仿地球。才能正常生存,是這個道理啊。我想,我們太空育種技術就是利用在太空中這些種子在失重和宇宙輻射的情況下產生許多變異,而從中挑選出有利的種群來。若要在太空中長期生長,那就要辟免這個情況了。象這樣的生態循環倒是難不住我們,我們的技術也能做到。
隻是這向飛碟周圍噴出的不會逃逸的鎳氣和臭氧。才是我們不會的。我說:“怎樣才可以使這層保護的氣體不會逃逸而失去呢。”何美慧說:“我們加強了鎳的磁場力,成了高強力磁場鎳。然後粉碎成極小的顆粒,再經氣化設備使它氣化,這樣的鎳分子由於每個顆粒之間能互相吸引又互相排斥。就能形成氣團。而飛碟的外殼也有磁場把氣團吸引住。又由於飛碟自轉,向外有離心力,而使這鎳氣不至於因吸引力而逐漸依附在飛碟外殼上。我們把臭氧電荷成兩組帶相互吸引的正、負電荷。把兩組不同電荷的臭氧與鎳氣均勻混合,然後再從噴氣管同時釋放兩組混合好的氣體。它們一從噴口出來就相互均勻的吸引而再次混合。這樣,保護氣體就完成了。其實地球上的氣體不也帶正、負電荷嗎。這也是模仿星球的規律啊。”我想也是,從我一上來幾乎所有新知識都與模仿星球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