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80後”的成長,父母的關心幾乎是處於本能。對於這些父母來說,“80後”還是一群沒有長大的孩子,他們的婚姻,如同上學、應聘工作,需要父母參與,才能避免不必要的錯誤。
長不大的孩子
“80後”的父母是在經濟條件處於最低穀的時期出生的,他們經曆了下鄉,“文化大革命”等苦難的生活,為了不讓他們的孩子有同樣的經曆,他們給予“80後”加倍的嗬護與照顧,事事先為他們做出決定,替他們阻擋風雨,為的就是讓他們能有個安全的避風港。即使孩子長大了,可是父母仍然把他們當成孩子,對他們的照顧可以說是體貼入微,而父母的過分溺愛自然讓一些“80後”養成了事事依賴父母的惡習。
在佛山市一家勞動力人才市場上,一個年邁的身影頻頻出現,這個母親來過不下三次了,每次都來谘詢有什麼崗位適合她兒子做。該人才市場工作人員林先生說道:“每次,這位母親都會詳細記錄人才市場收集的許多職位。她說,是拿回去給兒子參考。這位母親前前後後來了好幾次,但是我們始終都沒有見到她兒子。”林先生感到十分奇怪,兒子找工作,兒子不急母親急。林先生還說:“我後來問過這位母親,她說,兒子不願意出來找工作,總是讓她把招聘信息抄回去,然後再自己挑。結果,至今一家都沒有挑上。”林先生認為,像這樣萬事由父母代勞的求職者,將來肯定難以在職場中立足。
在國家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之後,“80後”是第一批的獨生子女,在家中是父母唯一的希望,父母給予他們最好的照顧,而父母的關懷備至卻往往讓這些“80後”養成了嬌生慣養的毛病。在溫室中成長起來的花朵,又怎能經得起社會上的風吹雨淋呢?於是,“小皇帝、小公主”在接受社會檢驗的時候也便暴露出了自身的缺陷。
春節後,在佛山車城工作的羅先生代表公司招聘了一名大學畢業生。“這個學生,到我公司來報到時,父母親自開車送過來的。他們父母還一再交代,要多照顧他們的孩子。”羅先生說,當時他心裏就犯了嘀咕:“這樣的員工,可能不好用。”
大半年相處下來,羅先生直後悔當初用了這個“小公主”:“工作了大半年,遇到事自己拿不了主意,事事都要讓領導出麵解決。工作上依賴性太強。”在羅先生眼中,這名員工至今還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有時候下雨了,她的父母就開車接送她上下班。怎麼看她,也還是個奶聲奶氣的小娃娃。”最近,羅先生已經打算辭退這名員工。
由於父母們時代的關係都沒有能夠讀上書,把希望都寄托於“80後”,給他們找到最好學校受到好的教育,來彌補父母沒有得到的知識。父母們知道“80後”這一代在社會強大的競爭下教育對於孩子是有多麼的重要,不惜血本為他們付出,在父母眼中他們就是完成自己沒有完成教育的希望,對於希望會付出自己全身的努力做到最好,讓他們有好的環境學習。
在學業完成之後,父母們又要為“80後”的工作做出奮鬥,父母們知道他們沒有經曆過大風大浪,在學校在家中都受到家長的保護,但在工作上不是能被保護的,所以父母們盡到一切的努力在找工作的道路為他們鋪好路,避免讓他們受到傷害,盡量做到讓他們在溫室中長大事業有成。
工作上的道路為“80後”鋪好後,父母們又要為他們的婚姻操心,自小在溫室中長大的他們,對於生活上的常識並不了解,使得父母們在婚姻上替他們找合適的對象,為了不讓他們和父母有同樣的經曆,替他們找門當戶對的人。在成家後,父母擔心他們的生活沒有規律,時刻為他們服務,在生活上給他們幫助,讓他們仍舊過著有父母照顧的日子,在父母眼下過著平安無憂的日子。
可憐天下父母心,在父母的眼中,“80後”竟然是永遠長不大的孩子。終於,“80後”不再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地享受著父母的慈愛,他們大聲呼喊:“作為“80後”的一代,已經有相當一部分的‘孩子’走上了社會了。都20多歲的人了,其實已經長大了,為什麼把我們當作‘孩子’?要對20多歲的人事事幹預?為什麼社會在無形中會給‘孩子’那麼多的壓力?其實,麵對這一切的一切,我們這幫‘孩子’已經有足夠的勇氣宣告:我們目前的能力綽綽有餘,我們能夠從容麵對這一切的一切。”
父母醒過來了,當初在繈褓中的孩子,今天已經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