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讀書,我們讓自己預見美麗未來。而不管未來我們從事的是哪一種職業,豐厚的知識都是我們的立身之本,知識會讓我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
規劃你的遠景目標
孫宇從開始上學的時候就被告訴,要好好學習,等到長大了才能考上大學,考上碩士,然後念到博士。這樣才能做一個有學問的人。他按照父母的期望這麼做,從小學到中學,保持著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異的學習成績,現在他依然按照父母設定的目標學習著。等到班會上老師讓大家寫下自己的理想的時候,他寫到:我希望當一個博士。
老師讓每個同學描述自己的理想。等到孫宇的時候,他說了自己的理想是當個博士的時候,老師問他:“你想當個什麼方麵的博士呢?”孫宇搖了搖頭,他對博士的概念僅限於最高的學曆,很有學問。至於當博士要研究什麼,他也不知道。
老師的話點醒了他,他一直按照父母的期望念書,但是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長大了要做什麼。別的同學都有自己的理想和願望,但是自己好像沒有。
小時候,他希望自己可以用手中的畫筆記錄下這個世界的美好,但是爸媽覺得畫畫不是正道,就收了他的畫筆和畫紙,讓他安心學習。後來他沒了愛好,隻是每天身陷題海,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將是怎樣的。
給男孩的悄悄話
在春季或夏季,男孩們一定見過毛毛蟲。一隊毛毛蟲在樹上排成長長的隊伍前進,有一條帶頭,其餘的依次跟著,食物就在枝頭,一旦帶頭的毛毛蟲找到目標,停了下來,他們就開始享受美味。有人對此非常感興趣,於是做了一個試驗,將這一組毛毛蟲放在一個大花盆的邊上,使它們首尾相接,排成一個圓形,帶頭的那條毛毛蟲也排在隊伍中。那些毛毛蟲開始移動,它們像一個長長的遊行隊伍,沒有頭,也沒有尾。觀察者在毛毛蟲隊伍旁邊擺放了一些它們喜愛吃的食物。但是毛毛蟲們想吃到食物就得看它們的目標也就是那隻帶頭的毛毛蟲是否停了下來,一旦停了下來它們才會解散隊伍不再前進。觀察者預料,毛毛蟲會很快厭倦這種毫無用處的爬行而轉向食物。可是毛毛蟲沒有這樣做。出乎預料,那隻帶頭的毛毛蟲一直跟著前麵的毛毛蟲尾部,它失去了目標。整隊毛毛蟲沿著花盆邊以同樣的速度爬了七天七夜,一直到餓死為止。
可憐的毛毛蟲給予我們最深刻的啟示:沒有目標的行動隻能走向滅亡。
在平常每一個波瀾不驚的日子,我們過著學校家裏兩點一線的生活,似乎很少有時間去思考目標的問題,我們隻是按照社會和家長為我們安排的既定路線茫然地走下去,雖然這條路是長久以來證明最適合於我們的發展的,但是它到底好在哪裏,我們並不清楚,它會導向一個什麼樣的未來,也幾乎是未知的。沒有了目標的指引和推動,每一天的學習當然會變成一種負擔,似乎是在父母家長善意的“逼迫”下才不得不去做的事。
現在反思起來,我們仿佛就像是一隻跟著大部隊繞圈子的毛毛蟲,毛毛蟲爬了七天七夜就餓死了,我們呢,這樣漫無目的地徜徉下去,青春也會很快消逝的,這樣我們不僅不能得到想要的成功,反而讓生命中最精彩的歲月中充滿煩躁焦灼和不安。
塞涅卡有句名言說:“如果一個人活著不知道他要駛向哪個碼頭,那麼任何風都不會是順風。有人活著沒有任何目標,他們在世間行走,就像河中的一棵小草,他們不是行走,而是隨波逐流。”
人生是受目標驅使的。當我們很小的時候,我們看到別人走路、講話、讀書、騎車等,我們就下定決心也要學會這些本領。雖然我們並不是有意識地這樣做,但我們確實是為自己樹立了目標。盡管達到這些目標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我們還是要努力取得成功。我們喜歡挑戰、學習和成功帶給我們的刺激。正是這樣,我們學會了走路、講話和其他許多我們現在看來都很簡單自然的東西。
目標甚至還可以使人們保持青春和幸福。美國一項統計數字表明,男人平均死亡的年齡是退休後兩年。這表明如果我們在某一工作崗位上工作了很多年,它就會成為我們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如果我們突然間將其從我們的生活裏拿走,我們就會覺得自己似乎失去了活著的意義。結果,我們對疾病的抵抗力降低了,身體變弱了。這也許就是對許多有目標追求的人之所以能夠長壽的一種解釋。
有人說,生命就是負重前行,如此才能走得踏實、久遠。立下一個宏大的目標吧,現在就開始努力,你能飛多高,答案就在你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