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明天死了你最大的死亡原因可能就是自殺。”一篇題為“抑鬱症就在你我身邊”的文章中;有這樣幾句話。此話並非危言聳聽。在美國,每年都有1100萬人患抑鬱症,而且大約15%的抑鬱症患者最終會以自殺了結一生。
一個小公務員在劇院看戲,一不留神,衝著一位將軍的後背打了一個噴嚏,唾沫星濺到了坐在前排的將軍的禿頭上,驚擾了將軍。小公務員從此生活在恐懼之中,怕將軍生氣,他三番五次找將軍道歉,最後,他的一次又一次道歉卻惹惱了將軍,挨了一句罵。
不久,小公務員就抑鬱而死。
這是生活在19世紀末葉、20世紀初的俄羅斯著名作家契訶夫的短篇小說一一《一個小公務員之死》的梗概。原來,一個人也可以因抑鬱而死。我國清代大文豪曹雪芹筆下的林黛玉一一小說《紅樓夢》中的“女一號”,雖然最終死於結核病的並發症大咯血。但是,在她短促的一生中,困擾她的疾病,可能最痛苦的應當是抑鬱症,“滿紙自憐題素怨,片言誰解訴秋心?”“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對花流淚,對月傷心,終日鬱鬱寡歡,莫名苦惱^這幾年,普通人更多的是通過名人之死才知道抑鬱症。一位網友說:“雖說名人用過的東西是文物,凡人用過的東西是垃圾,但名人也是肉眼凡胎,並非三頭六臂,他們有時也會軟弱,甚至還不如俺們堅強。”
台灣著名女作家三毛說:“人生其實是苦多於樂,但我還是要跟它打仗,還是要讓自己快樂地活下去。”
1991年1月4日清晨7時,在台灣的一所醫院裏,一名清潔女工輕輕推開一間單人病房的門時,發現衛生間坐廁馬桶旁點滴架掛鉤下,有著一名身著白底紅花睡衣的女人身體,一隻絲襪緊緊勒住了她的喉嚨。這一天,全球華人世界的重要新聞是:女作家陳平(筆名三毛)自縊身亡,享年48歲。
三毛生前最後一篇文章的題目是《跳一支舞也是很好的》。
她寫道:“生命真是美麗,讓我們珍愛每一個朝陽再起的明天。”
然而,她自己卻寧願放棄了明天,銜著夢中的橄欖枝,一縷輕煙,飛向遠方……
三毛死後,一位喜愛她的網民寫道:“喜歡三毛,是因為那部電影‘歡顏’,那首‘橄欖樹’的歌,此後讀了她的書《哭泣的駱駝》……”
三毛生前患有抑鬱症,抑鬱症成為謀殺三毛的“幫凶”。2003年4月1日晚間,各種媒體迅速傳出一條驚人的噩耗:香港著名藝員,“哥哥”張國榮於當晚6時在中環文華酒店墜樓身亡,身上留有一封遺書。
每年的4月1日是西方的“愚人節”。對於“哥哥”之死,開始人們還以為是什麼人在“愚人節”搞惡作劇,而在不久後,經香港警方證實,張國榮是自殺身亡。
關於他的死,人們有各種猜測,但據以後的報道,他的外甥女承認,張國榮生前患抑鬱症。
“哥哥”之死,成了當月新聞熱點。如果不是後來的“非典”事件把人們的注意力引開,真不知道這樁事要“熱賣”多長時間。
張國榮之死,使人們想起了另一位火辣辣的明星。2000年2月14日清晨,28歲的天津青年歌手謝津選擇了跳樓自殺。1990年,在當時彙集了中國歌壇所有“大牌”歌星的大型晚會《90亞運》上,她因潰唱三寶作曲的《亞運之光》一舉走紅。然而,抑鬱症無情地劫去了她年輕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