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2 / 3)

外公走時,司空洋洋還給他500塊錢,沒有多給,老人在家也用不了那麼多,給多了,也用不著,說不定還會補貼給兩個在外打工的舅舅家了。要是補貼舅舅們,司空洋洋覺得已經不應該是如今66歲的外公做的事了。

老人很高興,又帶著他帶來的兩個蛇皮袋子走了,不用想肯定是司空洋洋送他上車的。

聽說老人回村後,見人就告訴人家大外孫會寫小說,賺了上萬塊大外孫很孝順。

這就是再生後的司空洋洋,許多事情做得滴水不漏,他錢很多,但他自己不隨便花,但會給自己身邊的人用,就圖一個心安!

8月中旬的晚上,天氣很悶,司空洋洋裸著上身,鋪著涼席在木板床上打坐,打坐,不用想肯定是他上輩子經常的習慣,隻但是大一學期很多時間住在學校,非常不便;搬到城市來後,加上老媽和弟弟,而且弟弟還和自己睡一張床;到了石頭城,兄弟倆和小叔要打地鋪;回城市後,表弟又來這住了一個星期。

因此,來到這裏,打坐的事情也就耽擱了。

現在呢,這套房子以後差不多就是自己一個人住了,也就有時間打坐了。

不用想肯定是,司空洋洋打坐,不是練什麼氣功,非要說,那就說是說“坐禪”,就例如他上輩子在佛前跪了整整三天三夜一般!

司空洋洋的身體比前十強壯了很多,血氣又足,早上起床,不免也脹得厲害,就是平常在教室,一天至少也有那麼五六次,突然脹了起來。

司空洋洋覺得這是好事,說明這具身體“能量足”,但是在這個時空裏,他絕對不會去“釋放”它。上輩子修身的經驗說明了,假使一個年輕人,過於地“釋放”這能量,將會使得身體空虛,具體點說,就會造成腎氣不足。假使一個人腎氣不足,就會經常腰酸背疼,更易犯困,記憶力理解力減退,做事情缺乏耐力,沒有毅力;今天晚上下決心的事情,到了第二天就不做了,或者不想去做。

腎氣不足的人,經常當當宅男宅女,很多時間窩在一個地方,躺著,和坐著,玩遊戲,看小說,用很多無聊的事來浪費時間,經常胡思亂想,像做夢一樣。

前生,司空洋洋還好,並沒在高中釋放這種“能量”,因此高中的時候,他看上去可以,氣色不錯,就是一個陽光青年,做事情十分利索;上了大學,不良信息見識多了,便開始釋放這種“能量”了,還是一發不可收拾,成了習慣,哪知道,噩夢剛剛開始。

每件事情都是有節製的,司空洋洋和別人一起來釋放這種能量,但絕對不是此時此刻。

修身,就是要學會如何從裏到外修煉的身心,司空洋洋高一時,穿衣算不上樸素,但肯定也不花哨,個人衛生十分可以,即使是冬天,內衣也不會穿超過三天,這和有些住校的同學兩個星期一洗是不可比的,要是和班上那位幫主一個月甚至兩個月洗一次澡比的話更是不可同日而語。他認為,修身,那先就要保證外在身體的清潔,即使不能太過於潔癖,但一定要讓自己幹淨一些!

身體清潔是修身的第一步,之後就是飲食,上輩子的司空洋洋,差不多是30歲以前,經常餓一頓飽一頓,有時暴飲暴食,認為 “人活著目的就是了吃”,哪知道這都是在給自己的健康埋下禍根。

但司空洋洋也不拒絕吃得多,做人,不能太過於古板,但不能經常放縱。

當清潔和良好的飲食習慣完成後,就要加強鍛煉,第一通過鍛煉把自己身體內的髒東西排出來,第二,通過鍛煉增強自己的血氣。

鍛煉完了,骨骼肌肉就更力量了,做事情就不易疲倦,那就會有耐心。

把自己這具臭皮囊照看好了,不用想肯定是得修心了,來培養自己的中和之氣。

話說回來,司空洋洋並不迂腐,泥菩薩也會有三分脾氣的,他作為凡人更有了。

因此,他有時也會生氣,也會有對事情很懷疑的時候。但這些心理都是建立他能夠準確理性地分析之後。他“不怒”,是代表他犯不著為了瑣事去發怒,不會隨便發怒,讓發怒成為常事兒。他“不疑”,是說明他從來不“疑神疑鬼”,但不代表他知道一個人的話顯然有漏洞而不去懷疑反而去堅信。

一個人,任何時候都會有這些不良的情緒的。

古時聖賢說道讀書人要有“浩然之氣”,但“浩然之氣”和司空洋洋的“中和之氣”比的話,到底還是有不同的,前者呢,也許說明讀書人有些清高,不在意三教九流、牛鬼蛇神為夥,有骨氣。但是後者,就多了很多“慈悲心”。所以司空洋洋在班上,從來不會瞧不起成績差的同學,不會瞧不起品性差的同學,他覺得這些同學是可憐的,他們原本應該更優秀一些,本可以糾正自己的壞毛病。

司空洋洋此時在床上坐著,休整著自己的呼吸和意識,慢慢咀嚼他所說的“先天的化境”,不到四十五分鍾,這種境界就被他領悟到了。

這時,突然小腹處似有若無有股氣在跳動!

不去理它,上輩子司空洋洋30歲修身之後,也領悟到了這股“氣”,他明白這就是很多人說過的氣功,但是他打坐所想得到的並不是這種“氣”,這種氣對他來說,隻不過是附屬品。

顯然,司空洋洋在這個時空裏,頭一次打坐,就獲得了這股“氣”,這跟他在這個時空,長達一整年的苦煉,保持精氣神有關係,在前生,他可是 “修”了整整三年,才得到這股“氣”。

不用想肯定是,也跟他的年齡有關,上天是比較偏愛年輕人的!

這兒的上天,肯定指的不是什麼“神佛”,而是 “自然規律”,存在於這個天地間的規律

石頭城,潘家一家四口已經住到那330平的房子裏去了,有了錢,裝修得也十分美觀。買這麼大的原因,不用想肯定是由於孩子多,孩子一大,就要有個人空間,不僅要有自己的臥室,還要有自己的書房。而潘父呢,快要做大老板了,更要有有自己的書房。再加上得有健身房,因此,330平分下來,差不多夠用了。

潘明忠既然成了家庭了,不然就不會總和大哥一家住一塊,潘父以前租的房子也給他了,當作他那套新房裝修好前的居所。

地產公司注冊資金要1000萬,應該是個小公司,公司名稱是“新城地產有限股份公司”,公司當前的股份,潘父70%,潘母10%,潘明忠10%,剩餘的10%被當作幹股拿出去打點人了,要不然,新城地產的注冊審批拖得還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