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大師曾說:“精明者,不使人無所容。”其實這與人們常說的“得饒人處且饒人”是同樣的道理。事實上,寬仁並不代表無能、懦弱,它恰恰證明了一個人寬厚的心胸、非凡的卓識與崇高的人格力量。
心懷寬仁,迎來人生的春天
隨著時間的推移,舍利弗的年齡日益高漲,就在他臨近八十歲高齡的那一年,他入住邸園精舍結夏。之後,為了弘法眾生,舍利弗便請求佛陀允許他外出雲遊教化,對此,佛陀當即便答應了舍利弗,還褒獎他為人、為教的精神。
然而,就在舍利弗剛剛離開不久,一個比丘就來到了佛陀這裏,對他說:“佛陀,舍利弗這次外出雲遊,其實並不是為了宣揚佛法,而是因為他曾經侮辱了我,所以不好意思見我,想要躲避於我。”
佛陀不喜歡背後誹謗他人,聽到比丘的話之後,便立即派人將舍利弗追了回來。隨後,佛陀當著眾人的麵,十分嚴肅地對舍利弗說:“舍利弗,你前腳離開,後腳就有一個比丘說你侮辱了他,此事可當真?”
聞言,舍利弗恭敬地回答說:“佛陀,自從我投到佛陀座下,時至今日已近八十高齡,從來都沒有傷害過任何生命,亦沒有說過妄言之語。而且,除了宣揚真理,並沒有為一己之利益得失而與他人較之長短。在結夏安居的這三個月來,我日日懺悔、不失正念,心如碧波般澄清,又怎會有不平之氣輕視於他人呢?”這時,隻見他稍微頓了頓,然後繼續說道:“佛陀,滿懷正念的我,是絕不會輕賤其他比丘的,但如果真的是我的過失,我願向那位比丘懺悔,以消除我內心深處的譴責。”年近八十的舍利弗,就這樣不亢不卑地如實稟告著,周圍的聽眾無一不被他的誠心與寬厚所感動。
後來,佛陀找來了誹謗舍利弗的比丘,說道:“你必須要對誹謗舍利弗一事進行懺悔,因為你有意生起僧團紛爭,沒有為和睦著想。如果你不誠心地悔過,你將受到無窮的苦報!”聞言,比丘立即跪在了佛陀麵前,懇求道:“佛陀,舍利弗尊者是個了不起的人,我對能力強大的人總會心懷嫉妒卻不知擁護學習,望佛陀慈悲,給我懺悔新生的機會。”
對此,佛陀莊嚴地說:“你去向舍利弗懺悔!”
於是,比丘立即跪在了舍利弗的麵前,一直說著抱歉的話。隻見舍利弗輕撫著比丘的頭,溫和地說:“丘比,做人孰能無過呢?知過能改便是最大的善事。我接受你的懺悔,以後切勿再犯。”
舍利弗的話和態度,任誰都會為其寬廣的胸懷以及坦蕩的心境所折服。而他,就是這樣一位不計較冤仇的寬仁之士。
寬仁是一束鮮花,芬芳了人與人之間的恩怨情仇,讓他們彼此摒棄前仇舊恨,一笑泯恩仇;寬仁是一縷清風,吹散了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仇恨,使其真誠地寬恕了對方,更消除了自己內心的折磨。其實,寬仁更意味著要學會接納,學會以博大的胸懷不計前嫌的包容一切。
正如弘一大師所說:“人之謗我也,與其能辯,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與其能防,不如能化。”如果你也能夠擁有這樣一顆寬仁之心,然後以此對待生命中的每一個誤解、每一份仇視、每一句中傷。那麼,你就一定能融化那些冷漠的冰雪,迎來生機盎然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