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根據自身優勢,找到合適市場定位(3)(2 / 2)

“國酒”茅台見五糧液掀起的白酒熱潮,也不甘寂寞,也走上了混合品牌戰略,形成了貌似五糧液品牌的延伸策略。

“第一集團軍”直接冠以茅台品牌的產品,如茅台王子酒、茅台迎賓酒、茅台醇、茅台液;“第二集團軍”冠以茅台集團品牌的產品——貴州王、紅河酒、小豹子、九月九的酒(其中一些是買斷品牌);“第三集團軍”則是冠以茅台品牌的“遠征軍”,如茅台啤酒、茅台葡萄酒,“遠征”啤酒業的老大青島啤酒和紅酒老大張裕。

茅台是什麼品牌?是國酒,是中國白酒的第一品牌。所以,所有的營銷動作都應該具有這樣的高度與之相稱,否則就會使品牌貶損。為什麼現在又提出“茅台要走平民化的道路”這個理念,要讓茅台從高高在上的“神壇”上走下來。茅台品牌擁有“國酒”這樣至高無上的地位,擁有那麼大顧客群,不就是因為它高高在上、充滿神秘、令人向往的品牌形象嗎?茅台打出平民化的旗子,這看似在盡可能迎合更多的顧客群,其實是在自貶身價。

五糧液利用品牌簇群進行市場細分,精心為競爭對手設置壁壘,借助網絡優勢,強力滲透終端,增加競爭對手進入的難度和風險。如在禮品酒市場上一口氣推出了五大禮酒係列:明窖1368主打“曆史文化牌”;五糧醇主打“商務禮賓酒”;金葉神主打“中國人的禮酒”;五龍賓主打“貴賓用酒”。中高端禮酒相繼問世,一路“高開高走”,越來越成功。無論是主打曆史文化牌的明窖1368,還是主打商務禮賓的五糧醇,以及主打貴賓概念的五龍賓等的價格都在單瓶180元以上,主價位則在200~300元,而這一價位則是國內主流的商務或公務酒的核心價位。

而此時的茅台卻在品牌延伸戰略上遭遇了寒流,“平民路線”受挫,品牌形象受損;品牌戰略未充分整合產地資源,導致茅台鎮群雄並起,同城競爭弱化“國酒”最稀缺的產地資源;品牌的盲目延伸,背離顧客資源,進而模糊了茅台“國酒”的品牌價值;五糧液的品類細分,使茅台在終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定位是為了賣出更多的產品,如果產品定位錯誤,就會讓企業受挫。就如科特勒所說的那樣,定位不當甚至於錯誤的定位,對產品來說是很危險。所以,企業應該盡量避免定位錯誤:

第一,定位混亂。

比如,茅台在走向品牌混合模式時,其實就犯了產品定位混亂的問題,目標顧客都認為茅台是“國酒”,是高端白酒,所以,就會認為價格低的產品,質量上肯定有問題。即便有人購買,人們對茅台是好酒還是差酒的印象就比較模糊了。其實,在產品定位時,一定要注意無論使用什麼營銷策略,但要堅持產品的整體形象的一致性,給人們留下清晰的品牌印象。

第二,定位太低。

如果產品沒有給目標顧客留下深刻的印象,或者顧客沒有辦法說清楚該產品區別於其他產品的特點,產品在顧客心裏是模糊一片的。如果是這樣,那麼,企業的產品定位就低了。出現這種錯誤,原因可能是企業沒有認真了解目標顧客對產品的興趣點,還可能是企業沒有認真挖掘出產品本身與眾不同的特點,導致產品在顧客心裏形成了產品一般的模糊印象。

第三,過分定位。

所謂過分定位,就是企業過分強調某產品的某一個方麵特點,而給顧客留下狹窄的印象。比如,人們都知道茅台酒是“國酒”,是高端產品,但是很少人了解茅台現在也生產低端產品。這就是過分定位。俗話說“過猶不及”,如果過分定位產品,那麼,起到的效果也不會太好。所以,符合中庸之道,在進行產品定位時,也要大力宣傳其他生產線上的產品,隻要抓住“國酒”質量好這個總體形象,然後,其各個產品的不同特點再凸顯出來,這樣組合在一起的產品定位才是比較科學的。

第四,定位懷疑。

也就是說,顧客不認同企業的產品定位,對企業宣傳的特點並不認同或者持懷疑態度。其實這種情況很常見,有很多人都不相信廣告宣傳,認為那都是騙人的。如果這樣的話,就要增加讓顧客親身體驗的環節,或者證明其特點的一些項目,讓顧客真正能夠了解產品的特點,並認同這種特點,扭轉他們的認識偏見。

總之,企業定位應該緊密聯係顧客,根據顧客的反饋更為恰當地製訂讓顧客滿意的定位。

營銷不僅僅是賣產品

營銷中的產品並非是產品本身,“產品”這個詞包含了很多層含義,產品的每層含義都能增加價值,最終提高顧客對產品的滿意度。同時,企業也能夠通過對產品價值增值,實現擴大銷量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