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之章 台灣是不可分割國土(1 / 2)

21世紀五十年代,經過了幾十年時間改革開放對外發展,WTO這個世界經濟組織給了中國機遇舞台,也給了中國壓力和危機。中國的國民經濟在危機中實力迅速增長,人民的生活得到翻天覆地的變化.由小康漸漸邁上富裕的檔次。中國也因此正式跨入發達國家的行列,成為世界上舉足輕重的經濟大國.

中國,一個有著僅次於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印度的第二人口國,18億的優秀公民中,科技、軍事、經濟等各方麵的人才不斷地湧現出來,在龐大的經濟實力和優秀人才的支持下,中國的軍事更是一躍衝天,超過以往的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軍事強國.

國家變得強大,人民過著衣食無憂的享樂生活了.一切都好了起來.但鑒於對幾千年的朝代興亡更替變換的曆史教訓和經驗的總結.中國的國家領導人沒有因此放鬆警惕,居安思危才是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朝代長久存在的王道.所有的國家領導都清楚:一個曆史賦予他們的偉大使命還沒有完成,‘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句永古不變的誓言,時時在他們腦中如驚雷般響起.而且,他們也知道,中國要想真的稱霸世界,就必須拔掉一個對中國而言如同毒瘤、蛀牙的邪惡國度----日本.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中國要統一,就要收回台灣;要想真正麵向世界,就必須征服日本.而日本在二戰時的行動也說明了,日本要想征服世界,就必須先征服中國.

所以,中國和日本是兩個永遠不可能和平相處的仇視國度,不是日死就是中亡,勢不兩立的情況之下,日本這個邪惡可恥的國家就成為收回台灣最大的外來阻力.

台灣.一個資源豐富、物產繁多的寶島.

台灣素有“水果王國”美稱,水果種類繁多。

而台灣的農耕麵積約占土地麵積的四分之一,盛產稻米,一年有二至三熟,米質好,產量高,主要經濟作物是蔗糖和茶。蔬菜品種超過90種,栽種麵積僅次於稻穀。

花卉產值也是相當可觀農作物產品。

台灣森林麵積約占全境麵積的52%,台北的太平山、台中的八仙山和嘉義的阿裏山是著名的三大林區,木材儲量多達3.26億立方米,樹木種類近4000種,其中尤以台灣杉、紅檜、樟、楠等名貴木材聞名於世,樟樹提取物更居世界之冠,樟腦和樟油產量約占世界總量的70%。

台灣.一個被美國稱為海上巨型航空母艦的戰略聖地.

台灣本島及蘭嶼、綠島、釣魚島等21個附屬島嶼,澎湖列島*個島嶼,其中台灣本島麵積為35873平方公裏。目前所稱的台灣地區還包括台灣當局控製的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總麵積為36188平方公裏。

台灣海峽呈西南向東南走向,北通東海,南接南海,長約200海裏,寬約70至221海裏,平均寬度約108海裏,是中國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國際海上交通要道。東海和南海之間往返的船隻從這裏通過。從歐洲、非洲、南亞和大洋洲到中國東部沿海的船隻也從這裏通過。從大西洋、地中海、波斯灣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隻—般也經過這裏。

台灣作為中國的第一大島,位於祖國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地處東經119°;;至124°;;、北緯20°;;至25°;;之間。台灣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球群島,相隔約600公裏;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隔約300公裏;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相望,最窄處為130公裏。台灣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國與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係的重要交通樞紐。

台灣.一個中國版圖上的金蛋之島.

台灣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曆史上,台灣曾被西班牙、荷蘭、日本先後占領過。抗日戰爭勝利後,台灣重歸中國的版圖。1949年後,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台灣與祖國大陸處於分離的狀態。50多年來,台灣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發生了巨大變化。

台灣古有“貸與”、“瀛洲”、“東鯤”、“夷洲(州)”、“琉求(球)”等多種名稱。到明朝時,常以局部地名如雞籠、淡水、大丹等代替全島的名稱。台灣這個名稱起於清康熙二十三年,即1684年。當年清政府設置台灣府,從此,台灣成為代表全島的正式名稱,一直延用至今。